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12 12:37:52
每經編輯|程鵬
11月12日,紅星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1月11日,天津藍天格銳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錢志敏在倫敦南華克法院被判處11年8個月的監禁。幫錢志敏打點事務的馬來西亞籍“幫手”凌曾學(音譯,Seng Hok Ling)則被判處4年11個月的監禁。據悉,錢志敏用非法集資來的錢購買了6.1萬枚比特幣后潛逃,在歐洲過上了奢靡的生活。去年4月,她在英國被捕。今年9月,她在法庭上認罪。相關話題也沖上熱搜,引發關注。


▲右為錢志敏,左為凌曾學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據看看新聞消息,英國警方披露抓捕畫面,錢志敏在床上被捕,表情十分驚慌。

今年10月30日,天津市公安局河東分局發布情況通報:2017年4月21日,天津市公安局河東分局立案偵查天津藍天格銳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錢志敏潛逃英國。天津市公安機關與英國執法機關深入開展國際追逃追贓協作。9月29日,英國倫敦南華克法庭開庭審理錢志敏涉嫌洗錢犯罪案,錢志敏當庭認罪。

當地時間9月29日,英國最大規模比特幣洗錢案、中國天津藍天格銳特大非法集資案主犯錢志敏在倫敦出庭受審,當庭承認關于比特幣洗錢的相關指控。該案中有超過12.8萬人被騙,查獲的加密貨幣總價值超過55億英鎊(約514.5億元人民幣),她承認獲取并持有這些非法所得。

▲錢志敏9月當庭認罪
本月10日在倫敦南華克法院舉行的量刑聽證會披露了錢志敏的奢靡生活,其中包括買昂貴的珠寶、一次性花12萬英鎊購入兩塊豪表等。檢察官吉莉安·瓊斯在量刑聽證會上表示,錢志敏抵達英國后便在歐洲四處旅行,且經常出入高檔酒店。報道稱,錢志敏非常謹慎,主要以自駕的方式出行。

右一戴口罩者為錢志敏。受訪者提供,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據報道,錢志敏于2017年7月騎著摩托車一路逃往緬甸,并隨身攜帶一部裝有加密錢包的筆記本電腦,該錢包內存有事先通過下屬的火幣賬號轉出的比特幣。同年秋季,她持圣基茨和尼維斯護照,化名“張雅迪”(Yadi Zhang)從馬來西亞入境英國,開始了近7年的逃亡生涯。她還與員工簽署合同,要求承諾“如果泄漏自己的信息,將罰款1萬英鎊”。英檢方稱,凌曾學還試圖用已故香港演員沈殿霞的照片為錢志敏偽造馬來西亞護照。
2018年,因未能及時將比特幣兌換成英鎊,錢志敏和助理試圖直接用比特幣購買一幢價值235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2億元)的漢普斯特德豪宅。最終因資金來歷不明,兩人房子沒買成功,反而引起了警察的關注。隨后,警方凍結了6.1萬枚比特幣。而錢志敏在逃亡近六年后于去年4月被捕。
錢志敏嘗試用比特幣購買的豪宅
據都市快報,該案中有超過12萬人被騙,她承認獲取并持有這些比特幣系非法所得。被告人名為錢志敏(Zhimin Qian,音譯),化名張雅迪(Yadi Zhang,音譯),47歲。
英國警察局經濟與網絡犯罪部門負責人威爾?萊恩表示,此案 “不僅是英國史上最大規模案件之一,也是全球加密貨幣案件中涉案金額數一數二的案件”
錢志敏的辯護律師理查德·托馬斯表示,他的當事人此前并無犯罪記錄,且在被羈押期間表現良好。理查德在量刑聽證會上表示,錢志敏在獄中努力學習英語,“甚至還寫了詩歌作品”。
據悉,根據英國法律,如果被扣押的犯罪資產無人認領或者認領失敗,通常將歸英國政府所有。就此,英國檢察署專門告知中國受害人:該機構已就英國方面從錢志敏方面凍結的資產啟動民事追償程序,在該程序進行到《2002年犯罪收益追繳法》第281條所規定的進展之后,才會進行國家間的接觸。如果沒有其他個人或實體對犯罪資產主張權利,那么一半將歸英國警方所有,另一半則劃歸英國內政部,目的是便于處理犯罪所得收益,以及阻止進一步的犯罪。
據此前報道,此案中代表超過1000名受害者的Fieldfisher律師事務所威廉·格洛弗表示:“一些(受害者)失去了畢生積蓄,其中許多人是老年人或弱勢群體……被凍結的比特幣不屬于英國政府。英國政府無權凌駕于受害者合法的法律和財產利益之上,隨意處置被凍結的比特幣。
倫敦警察廳經濟和網絡犯罪部門負責人威爾·萊恩表示,(錢志敏非法集資案中)許多受害者的畢生積蓄瞬間化為烏有,這對受害者造成了情感和經濟上的雙重打擊。而此次判決結果也是為受害者伸張正義。據了解,錢志敏案讓不少家庭血本無歸、分崩離析。
英國檢方正在考慮給受害者的賠償方案。報道稱,一些受害者提出想要比特幣。一位受害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自己已經因為錢志敏的騙局而婚姻破裂,“現在只有這批比特幣能幫我們挽回一些損失?!?/span>
編輯|程鵬?杜波
校對|段煉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都市快報、看看新聞、紅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