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人物

每經網首頁 > 商業人物 > 正文

“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科技板塊需求強勁”!專訪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我們是如何吸引海外資金流入香港的?

2025-11-19 07:28:12

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自1997年加入公司,見證了香港金融市場崛起。2021年恒指優化改革,成分股如今已增至88只,行業權重變化顯著,消費業提升,金融業下降。公司通過指數產品助力內地投資者分散配置,推出新指數滿足市場對穩定現金流和科技板塊的需求,將港股推向全球不同市場,同時吸引海外資金流入香港。

每經記者|黃婉銀    海報設計|劉陽    每經編輯|文多    

在恒生指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生指數公司”)位于中國香港中環的總部內,有一面充滿歷史氣息的數字背景墻。其中的“19691124”,代表恒生指數(以下簡稱“恒指”)誕生的日子,“19940808”則代表著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問世日期。這些數字,濃縮了香港金融市場半個多世紀的波瀾壯闊與不斷發展。

1997年7月1日,香港尖沙咀東部的大廈掛上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燈飾。巫婉雯在這一年加入了恒生指數公司(舊稱恒生指數服務公司),自此開啟了與香港金融市場風雨同行的旅途。

從最初僅有7人的服務性質公司一路走來,如今恒生指數公司已成為一家國際性指數公司,旗下港股指數已在中國內地獲60只相關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追蹤,恒生指數系列掛鉤的產品橫跨全球17個市場。在這個歷程中,巫婉雯也從基層職員一路升至董事、行政總裁兼客戶管理總監,她的職業生涯幾乎完整映照了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的崛起與轉型,她也親身參與并推動了多項與恒指有關的里程碑事件。

2025年,港股市場迎來強勢反彈,IPO(首次公開募股)募資額重返全球第一,恒指年內漲幅突破30%,科技、消費、生物科技等領域協同發力,南向資金與海外資本雙向涌入。

巫婉雯和團隊分析過,恒指今年約7000點的上漲空間中,信息科技業貢獻最多,達到約2000點,金融業與消費業各貢獻約1900點,此外,權重僅3%的醫療保健業卻貢獻了400多點。截至今年10月,恒生醫療保健指數年內漲幅超73%,表現為恒生綜合指數的12個行業指數中第二佳,恒生創新藥指數年內也上升81%。

恒生指數如何跟隨市場浪潮兼顧行業均衡與市場代表性?如何為內地投資者提供多樣的產品?全球投資者在香港市場上追逐哪些機遇?帶著這些問題,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與巫婉雯展開深入對話。

回顧:恒指內部各行業權重近5年來發生顯著變化

恒指自1969年11月24日正式推出,已歷經近56年的發展。其初始僅有33只成分股,但為了與時俱進,更好地代表、反映香港股票市場,恒指這個核心指標必須擴大樣本規模。巫婉雯介紹,現在港股主板已有2400只左右的股票,如果成分股樣本數量太少,會影響指數的代表性。

因此,恒生指數公司在2021年決定進行重大優化改革,分階段將成分股數量提升到80只,再逐步增加到100只。

巫婉雯表示,目前恒生指數的成分股數量已達88只,市值覆蓋率為66%。

在選擇增加藍籌股時,恒生指數公司強調“重質不重量”。巫婉雯闡釋,這是因為恒指是代表藍籌股的核心指數,在實際篩選過程中,候選公司的市值、成交額及財務表現均為重點考察指標,核心目標是篩選出各行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納入指數。

成分股數目變化之外,恒指內部各行業權重也在改革期間發生顯著變化。巫婉雯透露,2020年至2025年,消費業變化最為突出,在恒指內的權重提升了15個百分點,增至約30%,排名僅次于金融業;同期,金融業權重則下降了13個百分點,從43%降至約30%。

“恒指的成分股構成,是根據恒生指數的編制方案進行客觀審視,而行業權重分布變化是受市場表現影響的結果。現在恒指成分股數量從原來的50只增至88只,通過擴大樣本規模進一步夯實了行業均衡的基礎,改革初衷已順利達成。”巫婉雯說,2021年的改革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優化行業分布結構,實現更均衡配置,故改用七大行業分類的選股機制,確保各行業在指數中占據合理比例,避免過度集中于單一行業。

恒生指數公司內的數字背景墻 圖片來源:受訪企業提供

思考:如何助力內地投資者豐富投資組合

隨著港股市場在2025年強勁反彈,市場的投資熱點也清晰可見。巫婉雯指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投資熱點或興趣都集中在科技、醫療保健等相關領域,并且這些行業的表現持續良好。

在此背景下,市場對特定主題指數的需求持續旺盛,比如科技類、收益(高股息)和策略類指數。巫婉雯介紹,恒生指數公司今年推出的15條新指數中,有7條都聚焦收益和策略領域。推出這么多條收益類指數的核心原因,是洞察到市場對獲取穩定現金流存在強烈需求,這也是未來指數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科技板塊的市場關注度居高不下,這也是海外投資者的關注重點。

從資產管理規模(AUM)數據來看,恒生科技指數相關產品今年的海外市場表現也很亮眼:歐洲市場相關產品AUM增長三倍,美國市場相關產品AUM增長四倍。這都直觀反映出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科技板塊有強勁需求和明確投資方向。

除歐美市場外,韓國市場也對此展現出顯著需求,并讓恒生指數公司為其定制科技指數,幫助當地投資者更好地接觸中國科技股。巫婉雯希望通過指數產品,將港股推向全球不同市場,同時吸引海外資金流入中國香港。

“對于我們指數公司而言,這構成了一個唇齒相依的生態體系:科技指數帶動了活躍的期權交易,進而催生相關的備兌認購期權(Covered Call,指投資者持有標的資產,并賣出該資產的認購期權,以賺取期權金來增加收益)指數;而這類策略指數產品又會反向強化科技指數的生態活力,形成良性循環。”巫婉雯表示。

恒生指數公司透過指數產品,一直在持續助力強化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巫婉雯介紹,截至2025年10月,已有60只于內地上市的ETF追蹤恒生指數公司旗下港股指數,資產規模約3000億元人民幣,有效助力內地投資者實現資產分散配置。

同時,公司也在思考如何幫助內地投資者更好地接觸海外市場產品。例如,在最新一批ETF互聯互通產品中,其中一只新加入的產品追蹤恒生港美科技指數,該指數的成分股為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的大型科技公司,這為中國內地投資者開辟了美國科技板塊的投資路徑。此外,公司也推出了恒生富威東盟指數,向中國內地投資者提供投資東南亞市場的機會。

在海外市場,恒生指數公司的業務范圍目前已覆蓋37個市場。以馬來西亞市場為例,巫婉雯介紹道,公司協助客戶在當地市場推出追蹤恒指的衍生品(即窩輪。“窩輪”是香港地區對認股證的俗稱,其屬于金融衍生品)。截至2025年10月,追蹤恒指的窩輪成交量占馬來西亞窩輪市場成交量的70%左右,市場認可度顯著。

她總結道:“我們作為指數公司,會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尋找(推出)指數產品的機會,當海外用戶使用掛鉤我們指數的產品時,他們的資金和交易活動最終都會回流到香港股票市場。透過不斷擴大投資者基礎,恒生指數公司助力港股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和活躍。”

對話:中外投資者的需求共同推動指數迭代創新

NBD:如果讓您選三個自己在恒生指數公司的重要時刻,會是哪三個?

巫婉雯:對我而言,意義最為重大的三個時間節點分別是:第一肯定是1997年,我加入恒生指數公司,開啟了指數行業從業歷程;第二是2012年,內地推出首批共兩只港股QDII-ETF,我為這個項目前后付出了5年時間;第三是2020年9月,我出任行政總裁一職。

NBD:擔任行政總裁與其他職務的不同在哪里?

巫婉雯:擔任董事、行政總裁兼客戶管理總監以后,隨著市場的持續發展,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指數行業的獨特性——我們既是市場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香港市場的核心參與者。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恒生指數公司會和香港市場并肩前行。

NBD:今年港股的生物科技板塊為何表現特別火熱?

巫婉雯:從大生物科技領域去看,過去兩年的需求增長主要由內地市場帶動。

過去兩年內地市場涌現出眾多跟蹤生物科技領域的ETF產品,相關產品數量從8只增至13只,AUM翻倍增長,最新規模已達280億元人民幣。同時,“恒生生物科技”系列目前已布局十幾條相關指數,充分體現出市場對該領域的全方位關注。其中,被動型產品的存在會直接催生對相關股票的投資需求,這也是推動生物科技板塊成交保持活躍的重要因素之一。

NBD:近年來恒生指數公司重點創新了哪些主題指數?

巫婉雯:我們重點聚焦收益類指數。這里面又具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高股息(又稱高分紅)指數;另一類是公司重點布局的策略指數,備兌認購期權指數便包含在其中。

從市場效果看,今年3月在香港上市的科指備兌認購期權ETF,資產管理規模自上市以來已實現十幾倍增長。此外,股息率高達7%左右的恒生高息股30指數ETF,資產管理規模在上市僅6個月的時間內便達到40多億港元。

盡管我們已經有旗艦指數之一的恒生科技指數,但市場對細分領域科技指數的需求依然旺盛,為此我們也針對性推出了僅含10只成分股的恒生科指10強指數、恒生A股專精特新企業指數等。可見,科技板塊的需求也持續驅動著相關指數的創新迭代。

NBD:和內地、香港投資者相比,外國投資者在港股投資方面有何不同?

巫婉雯:從今年的趨勢來看,海外投資者也非常關注科技板塊。以恒生科技指數為例,今年新增4只相關ETP(交易所交易產品),有2只分別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恒生指數系列時隔多年重返加拿大證券市場。科技板塊作為海外投資者關注的港股核心領域之一,成為此次恒生指數產品重返加拿大市場的重要切入點。

從整體來看,科技類、收益類主題指數產品的吸引力并不局限于內地或香港市場,韓國等海外市場對備兌認購期權指數也非常青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精品妖精 | 亚洲一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 | 中文热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成aV人在线视猫咪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