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券商曬“中考”成績 經紀和自營大多“雙降”
2010-07-25 17:30:29
2010年上半年對于證券行業來說,絕對是不平凡的半年。一方面,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推出,標志著證券行業迎來創新元年,未來盈利模式多元化值得期
待;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創新業務目前尚屬起步階段,證券公司依然未能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在今年第二季度以來的大盤中級調整中,大部分券商受到了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下滑的雙重打擊,似乎又回到了2008年大熊市煎熬之中。 每經記者 王硯丹
進入7月,證券公司業績“中考”正式來臨。
截至7月20日,已有57家未上市券商在中國貨幣網上披露了未經審計的半年報,加上一些已經公布前6個月經營數據的上市券商,目前已有64家券商亮出了中期業績,其中大部分業績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有些風格激進的券商甚至出現了虧損。
106家券商上半年凈利293億
7月1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對證券公司2010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初步統計結果:106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31.42億元,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482.75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及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115.95億元、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7.78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3.96億元,上半年累計實現凈利潤293.02億元。98家公司實現盈利,占全行業證券公司總數的92.45%。
而去年中期盡管證券業協會沒有公布行業經營情況總體統計數據,但光是公布了半年報的68家證券公司就實現了凈利潤395.50億元,比今年中期全行業凈利潤多了102.48億元。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公布半年報的64家券商中,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和國泰君安位列凈利潤排行榜前三位,分別實現凈利潤17.79億元、14.91億元和14億元(海通與廣發為母公司數據)。行業龍頭地位依然難以撼動,但是,這三家券商仍然未能擺脫市場弱勢的影響,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27.21%、21.98%和40%。另一些老牌券商,如申銀萬國、東方證券等券商業績下滑也非常明顯。申銀萬國上半年盈利9.72億元,同比下降39.14%;東方證券凈利潤為5.35億元,同比下降41.97%。
而一些風格激進的中小券商在上半年大盤的動蕩中,則表現出了更弱的抗風險能力。中山證券、日信證券、英大證券以及北京高華四家證券上半年出現了虧損,凈利潤分別為-8602萬元、-3418萬元、-2056萬元,以及-885萬元。
萬聯證券凈利潤增幅第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些中小券商卻在今年上半年慘烈的行業現狀中異軍突起。在公布中報的57家未上市券商中,有7家實現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其中僅有26家營業部的萬聯證券表現最為搶眼。今年上半年萬聯證券實現營業收入8.45億元,同比增長141.73%;凈利潤3.61億元,同比大增208.55%。
不過,萬聯證券業績增長并非得益于主營出色,轉讓所持有的國泰基金管理公司股權才是最大“功臣”。萬聯證券原本持有國泰基金管理公司20%股權,并將其列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中核算,賬面價值為6820萬元。去年7月,意大利忠利集團宣布斥資1億元收購國泰基金30%股權,今年6月,這一收購終于完成。萬聯證券和建銀投資各轉讓20%和10%國泰基金股權給忠利集團,萬聯證券至此不再持有國泰基金股權。
正是因為趕在6月底以前完成了國泰基金股權轉讓,萬聯證券獲得了巨額投資收益。上半年萬聯證券投資凈收益達到5.86億元,在營業收入中占比高達69%,為公司登上業績增幅排行榜首位立下汗馬功勞。
新聞分析
多數券商為“自營”所累
如果說萬聯證券優異的半年報業績是行業中的特例,那么分析其他幾家業績同比增長的券商可能更有代表性。
上半年排名收入增幅榜第二名的券商是平安證券。1~6月平安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7.98億元,同比增長124.80%;凈利潤8.25億元,同比增長124.80%。西南證券券商行業研究員王大力指出,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投行業務取得重大突破。上半年平安證券實現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12.10億元,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同比大增783%。另外,平安證券經紀業務狀況相對穩定,代理買賣證券凈收入上半年同比僅下滑7.49%,也是公司業績得以獨立于券商整體情況而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9年上半年IPO仍然處于暫停狀態,而今年上半年新股發行較為密集,且創業板也開始批量上市,今年多數證券公司投行業務出現大幅增長。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光是未上市的57家券商就實現了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54.8億元。
雖然投行業務多少為券商“中考”成績增加了些亮點,但是多數券商業績依然不如人意,這其中自營業務成為最大拖累。
作為上海地區的老牌券商,申銀萬國影響力自然非同一般。但是在今年上半年大盤暴跌中,申銀萬國自營業務遭遇了 “滑鐵盧”,大大拖累了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
1~6月,申銀萬國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分別為-1.95億元和-0.44億元,合計稅前虧損高達2.39億元。而去年上半年,公司自營業務實現利潤達到4.34億元。
申銀萬國在半年報中并未公布其持股明細,不過從凈資本計算表中可以看出,逆勢重倉權重股是公司自營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
6月底,申銀萬國所持有的股票市值高達18.03億元,其中有12.17億元都是指標股,在整個股票投資中占比高達67%。而今年上半年滬深300指數下跌高達28.32%,高于同期上證指數26.82%的跌幅,導致所有錯投權重股的券商們上半年損失慘重。
而因沒有自營股票資格,中銀國際和中金公司在上半年股市暴跌中,業績還出現了一定程度增長.。中金公司和中銀國際一直在為取得A股自營資格而努力。直到今年6月25日,證監會網站才發布消息,稱已經正式核準中金公司A股自營資格;但是中銀國際何時能取得A股自營資格目前仍無消息。
上半年,中金公司實現凈利潤4.33億元,同比增長37.46%;中銀國際實現凈利潤4.29億元,同比增長6.7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