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0 10:02:26
每經記者 胡玉慧
“突然就柳暗花明了的感覺。”3月18日,談及本次日本核泄漏威脅在過去數天里給行業帶來的影響時,就職于國內某大型美股研究機構的新能源分析師這樣對記者感嘆。
美股市場上,原本因為“組件產品遭歐洲客戶集體退貨”傳言走低的中國光伏概念股,在美國時間周一集體大漲,漲勢甚至延續至周四收盤。
一時間,無論是美股、A股還是歐洲股市,全球各證券交易市場上的光伏類股票幾乎悉數躁動。
利空月初突襲國內光伏
在本次災難發生前,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股境遇一度不甚樂觀。
原因主要來自月初的一則利空。“傳中國光伏組件廠遭歐洲客戶集體退貨”的消息,3月4日出現在國內幾家主要光伏門戶網站上,并迅速傳播開來,在業內激起軒然大波。
根據傳言最早的版本,事情源自3月2日到達意大利的中國光伏組件在港口被歐洲客戶集體拒絕,對方開出的接受條件是降價30%。已抵達港口的被拒組件總量達到數百MW,若算上已經發貨、尚處于海運途中的產品,總量將接近1GW。
這則消息給行業帶來的震動在于,以現有終端產品報價計算,在此基礎上降價30%將跌破國內所有組件廠的成本線。此外,歐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意大利是僅次于德國的全球第二大光伏安裝國,我國光伏產業鏈上的最終端產品有超過九成是銷往歐洲。因此,若該傳言屬實,對國內光伏產業影響之大,不言而喻。
消息傳出后,業內各大廠迅速作出回應。無錫尚德投資者關系部門人士否認有組件受阻的事情發生,并著重強調不是沒收到消息,而是沒有該事件發生;英利綠色能源投資者關系總監苗青也在新浪微博上質疑:此事是否只是受裸賣空推動出現的惡炒?言辭間透露出對長期看多投資者的信心。
整個事件至今撲朔迷離,尚無一家公司公開出面直接承認或否認此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對此事的追蹤中,關于包括事發起因等細節聽到了數種說法,但多少因行業內公司的諱莫如深,未能獲得證實。
核泄漏危機“拯救”美股光伏股價
由于最早刊登該消息的是國內光伏專業媒體,渠道來源包括國內光伏企業市場人士以及歐洲銷售渠道反饋,因此該則傳言對我國數家在美上市光伏類公司股價的影響,幾乎在同一時間就體現出來;甚至在國內正式刊載該報道的3月4日之前,美股市場上中國光伏概念股就出現過逆市急跌的反常現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本周前我國在美上市光伏公司股價表現,行業龍頭尚德電力在美國時間3月3日~11日7個交易日全部收出陰線,到11日為止,整個3月已經下跌16.2%;其他如賽維LDK、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等,截至3月11日的月跌幅都超過兩位數,其中賽維LDK更是逼近20%。
不過,隨著日本核泄漏危機升級,中國光伏股本周強勢反彈。14日、15日兩天集體持續飆漲,16日有所調整,17日又重拾升勢,不過勢頭已較本周頭兩個交易日減弱。截至美國時間3月17日,主要中國光伏概念股中尚德電力、英利綠色能源、賽維LDK、天合光能周漲幅全數上漲,其中賽維LDK達到17.3%,晶澳太陽能也有9.83%的累計漲幅。
事實上,本次事件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對光伏類上市公司的追捧。本周A股市場光伏類個股亦異軍突起;港股方面保利協鑫表現不俗;臺北股市上,昱晶、新日光、茂迪、升陽科、益通、中美矽晶、綠能等太陽能股票也大幅上漲。歐洲方面,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商Q-cell周一飆漲18%,另一家大廠SolarWorld也出現了23%的漲幅,德國本土ConergyAG則暴漲10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