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

每經網首頁 > 熱點 > 正文

預付卡實名制難落“實” 利益交錯下監管如何“變身”?

新華網 2012-12-12 15:08:27

記者走訪發卡機構發現,以送禮為由辦卡,都能辦到自己需要的卡,很少有人談及身份證,即使涉及,也只是需要身份證號或者看一下而已。

目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成為我國繼信用卡后的第二大信用支付工具。由商務部發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已經正式實施。實名制落“實”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預付卡實名制難落“實”

元旦、春節即將到來,又到一年“發卡季”,也到了一年的“送卡季”,各大發卡機構門前咨詢和購卡的人排起了小隊。

在太原市雙塔西街上充斥著十來家美容美體機構,記者以購卡送禮為由咨詢了其中的幾家。“最近辦卡的人挺多,正趕上要過節了,主要是辦卡送禮的,前幾天還給一位男士辦了一個白金卡。”一位連鎖美容機構的老板董潔邊說邊拿出一張VIP白金卡和收據。

記者從收據上看到,除了辦卡人姓名、聯系方式和付款金額外,沒有其他信息。“送禮的卡和店里普通的卡不一樣,工作人員一看這個卡就知道是送禮的卡,如果客人問起,我們知道該怎么說。”董潔說。

隨后記者來到了一家個體經營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辦儲值卡什么都不要,留個姓名和電話就行,根據你選擇的美容項目來確定辦卡金額,也可充值后自選美容項目。被問及價格是否封頂,工作人員一口否認,并為記者拿出了項目價格表,充值金額從1800元到2萬元不等。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山西的大型連鎖超市和商場里。

“辦卡什么都不需要,帶上錢就行。”山西一家本土大型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單張金額500元至5000元不等,現金和轉賬都可以,企事業單位是這些大型發卡機構的主要客戶群,消費卡可以避稅,還可以開發票,成為福利發放的首選。

記者以購卡的身份致電山西一個大型的購物商場時得知,商場辦卡的最高金額為1000元,但當記者說到“在商場里隨便消費就會超過1000元,想辦金額大一些的卡時”,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商量,見面再談”。

記者走訪這些發卡機構發現,以送禮為由辦卡,都能辦到自己需要的卡,很少有人談及身份證,即使涉及,也只是需要身份證號或者看一下而已。

預付卡成企業的利潤“奶牛”

據新規規定,單張記名預付卡資金限額不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預付卡資金限額不超過1000元。預付卡的管理新規已經實施1月有余,為何違規現象還是如此猖獗?

“巨額的‘無息貸款’是企業難以抗拒的‘致命誘惑’。”山西一家連鎖超市的工作人員張先生說,這可以為企業投資理財提供大量的資金,同時,由于美容、健身等服務行業一般開在繁華地段,且租用的商鋪面積較大,房租、水電等費用較高,發行預付卡可以提前回籠資金,進行網點拓展,成為商業經營首選的融資模式。

張先生透露,“余額經濟”也是不容小覷的一筆錢,由于預付卡不兌現、不找零,很多人卡里會留下一筆小至幾毛錢,大至幾十元的余額,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通常占據卡值面額3%-5%的“余額”會成為“結余”,以一年發卡金額約1億元的企業來算,加之利息等理財收獲,一年僅“結余”就給企業利潤貢獻500萬元。

近年來,我國商業預付卡發行規模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我國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銷售規模近1.7萬億元,結算金額近1.3萬億元。

多頭監管模式須“變身”

盡管近年來出臺的管理辦法對發卡機構的準入門檻、備案程序、服務內容等做出了規定,但預付卡這種無序狀態并未終結。

據了解,新規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規范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防范支付風險,維護持卡人合法權益,防止預付卡套現、洗錢、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商家和消費者已學會“見招拆招”。

“化整為零”,將所需購買金額拆分成多個小面額卡種來辦理,則無需出示身份證。“而這種規避方式在新規里并未明確限制,還屬空白領域。”山西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王云說。

“很多情況下,購卡人和使用人不是同一個人,對購物卡受贈人、使用人不要求實名制,即使實名制登記,也無法監督到消費端。”王云指出,新規在具體落實、監督的主體等方面并未細化,登記制度隨意性、變動性較大,后續監管和違反新規的懲罰力度也相對較小。

王云建議,應該把商家的責任和消費者的權益對等起來,不僅出臺一些相關的管理辦理,還應對預付卡的發行、購買、充值等所有環節落實實名制,同時,在法律政策方面對發卡機構的規避行為、開具非法發票、企業逃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加大懲治力度,將預付卡的管理納入正常的軌道。

業內人士指出,有些大型專業發卡機構會在銀行設立專門的預付費賬戶規范管理資金,但有些商家只是開立一個普通的活期賬戶,這就為預付卡詐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針對目前攜款潛逃等詐騙行為,王云建議效仿煤礦的“保證金”制度,由發卡企業確定一個商業銀行賬戶作為資金存管賬戶,根據年度主營業務收入或預收資金余額等劃定比例存入保證金,一旦商家“失蹤”,可用作對消費者的賠償。

王云強調,不管細則如何具體,最應該改變的是多頭監管的局面,應該明確預付卡發行機構的監督主體,并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讓相關機構看到政府的打擊力度。

責編 牟小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目前,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成為我國繼信用卡后的第二大信用支付工具。由商務部發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已經正式實施。實名制落“實”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預付卡實名制難落“實” 元旦、春節即將到來,又到一年“發卡季”,也到了一年的“送卡季”,各大發卡機構門前咨詢和購卡的人排起了小隊。 在太原市雙塔西街上充斥著十來家美容美體機構,記者以購卡送禮為由咨詢了其中的幾家。“最近辦卡的人挺多,正趕上要過節了,主要是辦卡送禮的,前幾天還給一位男士辦了一個白金卡。”一位連鎖美容機構的老板董潔邊說邊拿出一張VIP白金卡和收據。 記者從收據上看到,除了辦卡人姓名、聯系方式和付款金額外,沒有其他信息。“送禮的卡和店里普通的卡不一樣,工作人員一看這個卡就知道是送禮的卡,如果客人問起,我們知道該怎么說。”董潔說。 隨后記者來到了一家個體經營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辦儲值卡什么都不要,留個姓名和電話就行,根據你選擇的美容項目來確定辦卡金額,也可充值后自選美容項目。被問及價格是否封頂,工作人員一口否認,并為記者拿出了項目價格表,充值金額從1800元到2萬元不等。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山西的大型連鎖超市和商場里。 “辦卡什么都不需要,帶上錢就行。”山西一家本土大型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單張金額500元至5000元不等,現金和轉賬都可以,企事業單位是這些大型發卡機構的主要客戶群,消費卡可以避稅,還可以開發票,成為福利發放的首選。 記者以購卡的身份致電山西一個大型的購物商場時得知,商場辦卡的最高金額為1000元,但當記者說到“在商場里隨便消費就會超過1000元,想辦金額大一些的卡時”,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商量,見面再談”。 記者走訪這些發卡機構發現,以送禮為由辦卡,都能辦到自己需要的卡,很少有人談及身份證,即使涉及,也只是需要身份證號或者看一下而已。 預付卡成企業的利潤“奶牛” 據新規規定,單張記名預付卡資金限額不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預付卡資金限額不超過1000元。預付卡的管理新規已經實施1月有余,為何違規現象還是如此猖獗? “巨額的‘無息貸款’是企業難以抗拒的‘致命誘惑’。”山西一家連鎖超市的工作人員張先生說,這可以為企業投資理財提供大量的資金,同時,由于美容、健身等服務行業一般開在繁華地段,且租用的商鋪面積較大,房租、水電等費用較高,發行預付卡可以提前回籠資金,進行網點拓展,成為商業經營首選的融資模式。 張先生透露,“余額經濟”也是不容小覷的一筆錢,由于預付卡不兌現、不找零,很多人卡里會留下一筆小至幾毛錢,大至幾十元的余額,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通常占據卡值面額3%-5%的“余額”會成為“結余”,以一年發卡金額約1億元的企業來算,加之利息等理財收獲,一年僅“結余”就給企業利潤貢獻500萬元。 近年來,我國商業預付卡發行規模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我國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銷售規模近1.7萬億元,結算金額近1.3萬億元。 多頭監管模式須“變身” 盡管近年來出臺的管理辦法對發卡機構的準入門檻、備案程序、服務內容等做出了規定,但預付卡這種無序狀態并未終結。 據了解,新規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規范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防范支付風險,維護持卡人合法權益,防止預付卡套現、洗錢、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商家和消費者已學會“見招拆招”。 “化整為零”,將所需購買金額拆分成多個小面額卡種來辦理,則無需出示身份證。“而這種規避方式在新規里并未明確限制,還屬空白領域。”山西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王云說。 “很多情況下,購卡人和使用人不是同一個人,對購物卡受贈人、使用人不要求實名制,即使實名制登記,也無法監督到消費端。”王云指出,新規在具體落實、監督的主體等方面并未細化,登記制度隨意性、變動性較大,后續監管和違反新規的懲罰力度也相對較小。 王云建議,應該把商家的責任和消費者的權益對等起來,不僅出臺一些相關的管理辦理,還應對預付卡的發行、購買、充值等所有環節落實實名制,同時,在法律政策方面對發卡機構的規避行為、開具非法發票、企業逃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加大懲治力度,將預付卡的管理納入正常的軌道。 業內人士指出,有些大型專業發卡機構會在銀行設立專門的預付費賬戶規范管理資金,但有些商家只是開立一個普通的活期賬戶,這就為預付卡詐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針對目前攜款潛逃等詐騙行為,王云建議效仿煤礦的“保證金”制度,由發卡企業確定一個商業銀行賬戶作為資金存管賬戶,根據年度主營業務收入或預收資金余額等劃定比例存入保證金,一旦商家“失蹤”,可用作對消費者的賠償。 王云強調,不管細則如何具體,最應該改變的是多頭監管的局面,應該明確預付卡發行機構的監督主體,并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讓相關機構看到政府的打擊力度。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不卡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跑去四区 | 亚洲人成欧美人中文 | 中文字幕久久激情 | 在线看片a免费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