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9 00:47: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四A股有所殺跌,收盤滬綜指跌1.05%至2023.40點,深綜指跌0.41%至952.61點。此外,中小板指跌0.20%,創業板指漲0.61%。
從盤面看,文化傳媒、電子信息、航天航空、通訊等弱周期股上漲,而有色、券商、保險、房地產等強周期股跌幅靠前。板塊出現如此涇渭分明的分化和消息面相關,因周三幾乎所有消息,均弱化了投資者對出臺經濟刺激政策的預期,筆者前一篇文章也特別提示了周期股的風險。
新公布的樓市數據進一步弱化了市場對經濟刺激計劃的預期。其顯示,我國70個大中城市6月房價出現環比上漲的達63個,下跌5個,持平2個。同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只有1個,上漲的有69個,其中最高漲幅達16.7%。
對于過熱的樓市,管理層可能會覺得十分矛盾。大家知道,房地產市場的熱絡平滑了整體經濟下滑的速率,同時也解決了地方政府財務上的燃眉之急。然而另一方面,房價走高將繼續擠出原本就可憐的消費,且房地產所占的社會融資額度還可能會隨著房價走高而進一步擴大。當房地產所占社會融資比例大到某個臨界點時,被“捆綁”的銀行勢必會受到致命威脅。
IMF周三發布了中國經濟評估報告,表示中國刺激措施支撐了增長,但不可持續,脆弱性正增加。盡管中國仍有相當大的緩沖能夠抵御沖擊,但安全余地正在縮小。如果不加快改革,發生沖擊的風險將增大,并可能惡性循環。IMF建議中國迅速改革,使經濟過渡到更加依靠消費。
IMF上述言論雖然未必悅耳,但道出了實情,比較客觀公正。相較IMF,美聯儲主席周三的言論卻極不公正和客觀。伯南克周三表示,中國壓低人民幣,損人利已。然而,當他談及日元匯率大跌時卻說,“日本并非操縱匯率,而是試圖打破通縮局面,日元貶值只是其副作用。”
伯南克的話筆者并不贊同,近幾年貨幣超發,加上人民幣已升了多年,人民幣早就高估了。昨人民幣早盤的定盤價、尾市的詢價、海外NDF遠匯價,均出現了貶值現象。另從人民幣K線型態看,筆者感覺構筑頭部的概率較大。
這兩天筆者提示逢高減磅,原因是猜測我國很難出臺像樣的經濟刺激計劃。其后消息面陸續明朗,使上述猜測得到驗證,所以更加強化了看空的想法。就后市操作而言,筆者認為周期股和成長股均難以討到好處,所以投資者不如兌現離場,權當休整了。
創業板等小票走強通常和“調結構”預期有關,而周期類股的走強通常和“經濟刺激”預期有關,但筆者認為未來這兩個板塊可能都很難持續走強。
周期類股顯然沒戲,這幾乎不用多說。至于創業板個股超漲實在過度,所以已經很難持續,頂多維持高位震蕩格局。另外,投資者看盤時也得考慮IPO或將恢復這一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