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7 01:31: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在所有涉足云服務的房地產企業中,花樣年無疑是經驗最為豐富的之一。依靠云服務,花樣年旗下彩生活服務集團(以下簡稱彩生活)在微利甚至虧損的物業管理行業,獲取了高于40%的毛利。
花樣年總裁潘軍表示,彩生活獨特之處是擁有 “海量和免費”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目前,彩生活已經提出“零物管費”的設想,“用戶不用付任何物管費用,而彩生活通過整合業主的大量消費,可以實現可觀的利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彩生活集團總裁唐學斌采訪時最新獲悉,以“最后一公里商圈”為范圍的社區服務應用APP“彩之云”在推出半年內,目前用戶達十萬級別。唐學斌表示,現階段并未太多考慮利潤,更多的是在探索,“當擁有500萬個常用戶時,彩之云將真正盈利。”
勞動密集型物管轉型
物業管理長期以來是以低利潤的房企配套服務身份存在,大多數房地產下屬的物業管理公司也以博口碑為主,服務水平越高,則利潤就會越低。在潘軍的規劃中,物管公司彩生活卻將與金融一起,成為未來花樣年發展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
唐學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彩生活收入以及利潤占花樣年集團整體不足一成,不過已連續三年復合增長超過25%。2012年,彩生活實現收入1.85億元,同比增長48%;凈利潤超過4000萬元,凈利率達14%,毛利率高達40%以上。碧桂園去年實現接近6億元的物業管理收入,利潤約為6000多萬元。
據物管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物管成本中,人工費占比達到60%~70%,“近兩年人工成本上升非常快,但物管費幾乎沒有漲過,做物管的壓力很大。”
唐學斌認為,這恰恰成為彩生活盈利的關鍵,公司將服務由勞動密集型變成智力密集型形成自動化“智慧社區”,利用“網絡平臺管理”和“專業細分的分包模式”降低人員費用。
“別人一個小區配備兩三個電工,大多數時間都在等待,而花樣年在規模化后,一個小型維修團隊可以服務所在城市全部的小區。”此外,花樣年物業公司的綠化、清潔、水電等都采取團隊外包的形式最大限度節省成本。
“海量”成為盈利的重要因素,目前花樣年已通過兼并、合作等方式收購超過30家物業公司,全國范圍內進行擴張。唐學斌表示,目前彩生活管理的社區中,90%都不是花樣年旗下的樓盤。
或為物業服務新盈利點
僅僅依靠人工成本的分攤,花樣年的物業利潤率絕不可能達到40%。真正讓花樣年有利可圖的是云服務業務的收入。潘軍預計,到2020年,花樣年將完成1000億元的輕資產業務銷售額,全面超過集團房地產業務;屆時彩生活服務社區將超過10億平方米,服務人口超過4000萬。
今年7月,花樣年社區服務應用彩之云正式上線,包含物業服務、O2O的服務、虛擬服務、商品服務、智能管家、連鎖經營等六個板塊。其中核心盈利點則為O2O“一公里商圈”模式,與“大眾點評”類似。
同時,彩生活物業管理范圍不斷擴大,已與“速遞易”合作,掌控“物流最后100米”,快遞公司需要向物業付柜子租金,而彩生活則與速遞易進行分成。
電商業內人士、奢集創始人甘小明認為,社區服務APP的想法是目前國內超前的,實際上是一個整合資源的過程,前期投入不小,但由于用戶接受程度不同、不同小區商鋪評定程序各有差異,收回成本過程漫長,具有不確定性。對于快遞業務,部分用戶可能不太愿意接受最后100米自提的方式,也容易增加投訴成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