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2-12 08:51:40
“黃牛們最后發現股票認購證都是連號的,只賣了200萬張,算下來中簽率10%以上。最后一天晚上認購證就從30漲到60,第二天又漲到100,第三天漲到200元……”
大起大落
嘗到了炒股的甜頭,林軍帶著從父親和朋友那里湊來的30萬,開始了在大戶室“上班”的歲月。
“那段時光真是幸運,股市不好后來去了期貨市場,沒想到不會做空只會做多的我,愣是在327事件時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塵封的歷史在林軍娓娓道來中隱約顯出輪廓。
1993年至1995年,國內通脹率很高,為挽救國債發行困局,1994年財政部決定對三年以上國債實行貼息政策。剛剛推出一年的國債期貨炒作魔盒就此打開。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1994年3月央行公布的保值補貼率為1.19%,此后一路飆升。到“327國債期貨事件”發生時的1995年2月高達10.38%,按照現在央行的加息幅度,相當于一年加息37次!市場如何不瘋狂?
林軍就是在市場的狂熱中懵懵懂懂踏入了國債期貨市場,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期貨生涯。
“進期市之前,我在股市上經歷過牛熊輪回,從最初的3000元到60萬,而后又回到17萬,最終還是帶到國債期貨市場上的10萬元,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1995年,隨著國債期貨被迫關掉,股市行情也陷入冰點。不停尋覓機會的林軍轉戰膠合板期貨市場。
“當時還只會做多,不會做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