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6-17 08:45:25
中國人民銀行16日公布,5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387億元,較4月下降約66.9%。分析人士認為,外匯占款對基礎貨幣的影響力減弱,基礎貨幣投放機制發生變化,未來貨幣政策有效性將增強,再貸款和定向降準將成為基礎貨幣的主要投放渠道。
跨境資本流入趨緩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5月外匯占款增量回落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央行退出日常干預,以2012年4月匯改后的情況為例,當時央行的外匯資產波動僅在±105億元之間,較之前明顯下降;二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導致企業和居民的持匯意愿持續上升,外匯存款占本外幣存款總額的比重從去年底的2.48%上升至3.12%;三是5月跨境人民幣對外凈支付額可能由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而下降,其對外匯占款的放大作用也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5月我國貿易順差為359億美元,較4月的184億美元明顯回升。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認為,外匯占款不升反降反映市場結匯意愿減弱,跨境資本流入趨緩。人民幣交易波幅擴大,單邊升值預期減弱;國內利率快速下行,套息空間收窄;經濟增速放緩,風險資產價格表現疲弱。在此背景下,外幣存款大幅上升,私人部門傾向資產外幣化。外匯占款趨弱既有央行主導因素,也有被動因素。
資金價格中樞或提高
民生證券宏觀報告認為,外匯占款對基礎貨幣影響力減弱,定向寬松是未來流動性釋放主要渠道,再貸款和定向降準將成為基礎貨幣主要投放渠道,資本賬戶開放也將順勢推進。
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報告認為,外匯占款增長趨緩,我國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正發生變化,將對資金價格中樞產生影響。基礎貨幣來源不同,資金價格也有顯著差異。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的資金價格相對較低,如形成活期存款,利率為0.35%,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與之相比,一年期央行再貸款利率為3.85%,今年初7天逆回購利率為4.1%,階段性使用的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F(常備借貸便利)等的資金價格更高,近期SLF隔夜利率達5%。因此,從中長期看,如果基礎貨幣投放從外匯占款為主轉向再貸款為主,資金價格中樞將會提高。
在這一變化下,銀行對公存款增長難度可能加大。企業是結售匯主體,去年貨物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凈順差合計5449億美元,由此形成企業存款超過3萬億元。近年來,企業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結匯成為企業存款的重要來源之一。近期匯率雙向波動明顯,外幣負債動力減弱,企業存款增速也出現回落。此外,貨幣領域定向調控將加劇銀行的分化。預調微調和定向調控將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政策調控的重要特點,與之相應,再貸款、再貼現投放將充分體現差異化特征。不同銀行因為信用評級、業務重點、信貸投放領域等方面的差異,獲得再貸款和再貼現的支持程度會有顯著差別,進而會加大銀行之間的差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