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6-19 00:48:01
每經記者 張靜 記者 畢華章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靜 畢華章 發自西安
每經記者 張靜 畢華章 發自西安
近日,陜西省工信廳、陜西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煤企稅費征收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了陜西涉煤收費和基金項目共10項,同時停止征收5項、公布取消11項不合理及違規設立的收費項目。金銀島能源研究中心煤炭分析師戴兵估算稱:“按照均值估計下來,噸煤能節約30~50元的成本。”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聯合下發通知的部門中,出現了監察部門的身影——陜西省監察廳。對此,一位相關人士表示,“要求必須嚴格執行,力度也比較大。”
在此次下發的通知中,礦產資源補償費、排污費、水土保持補償費、水利建設基金等10項涉煤收費和基金項目被保留。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煤礦維簡費等5項停止征收,運煤專線建設基金、應急保障專項基金、IC卡費等11項違規設立的基金和收費項目被取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位于陜西神木的一家大型煤企相關人士處獲悉,該公司目前還未正式接收到執行文件。不過該人士表示,雖然具體數字暫時無法估計,但執行后應該會給企業減少一些成本。
戴兵表示,陜西此次救市主要是為了給煤企減壓,降低煤企生產成本,“按照均值估計下來,噸煤能節約30~50元的成本。從長期來看,對煤炭企業的促進作用還是比較大的。”
在他看來,此次陜西出臺救市政策,其實也是可以預料的。他分析稱:“內蒙古、山西之前已經救市,陜西出臺相關救市措施也就基本可以確定。由于有大量煤炭需要銷往秦皇島,從三地的競爭角度來說,內蒙古更有優勢,山西相對陜西也有優勢,綜合下來,陜西煤企在競爭中的成本相對較高。”戴兵還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費用減免之外,還有多種方式可選,煤企首先要確保有穩定的合同,比如與電廠、化工企業的對接要好。在外運方面,爭取一些優惠政策,比如鐵路運輸等,但更重要的是要從考慮產能過剩整體著眼。從長期來說,還是應該調整產能過剩的局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