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05 22:01:24
4月30日,在回歸市屬國企屬性即將迎來五周年之際,成都農商銀行披露了2024年度報告。均衡的財務指標、扎實的合規經營、銳意的改革創新……這份亮點紛呈的年報不僅清晰勾勒出該行過去一年高質量發展的穩健軌跡,更生動詮釋了其在復雜多變的金融環境中堅守“穩中求進”的戰略定力。
財報顯示,2024年,在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基礎支撐下,成都農商銀行綜合服務能力持續增長,市場影響與行業地位不斷提升,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3.50億元、凈利潤64.7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86%、11.46%。
截至2024年末,該行總資產達到9142.63億元,同比增加近810億元,增速達到9.72%。這意味著,該行繼續保持全國第五大農商行的行業地位。
2024年,成都農商銀行不但成為全國第四家資本類債項獲得AAA信用評級的農商行,還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4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首次躋身第200位,較上年上升15位。
從深耕區域市場到多項業務指標領先,從AAA信用評級到全球銀行200強,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成都農商銀行去年做成了什么?又有哪些發展亮點?從其2024年報中,或能找到不少答案。
存款規模保持雙位數增長,“萬億”目標更進一步
自2020年6月完成股權結構調整、回歸國有以來,成都農商銀行緊密圍繞省市發展大局,全力開展各項業務,在近5年的時間里,凈利潤增速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資產規模累計增長超過4000億元,從5000億級一路升至9000億級。
當資產規模站上9000億元,這家成都市網點、覆蓋面、下沉力度均領先的銀行離“萬億銀行”發展目標僅差一個身位。
從負債端看,截至2024年末,成都農商銀行負債總額突破8000億元,達到8406.39億元,同比增長9.57%。其中,在負債結構多元化發展的前提下,客戶存款作為核心負債來源,總額達到6727.24億元,同比增長10.50%,在負債總額中的占比超過80%,負債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從資產端看,隨著該行全力支持省市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重要領域,加大區域內基礎設施、創新產業、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末,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達到4875.69億元,同比增加近620億元,增幅14.54%,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與資產規模一同攀升的,還有行業綜合實力。年報季“鳴哨”以來,第一梯隊農商行2024年業績報告紛紛出爐。截至2024年末,經過1.50%~6.87%不等的增長,重慶農商行、上海農商行、北京農商行以及廣州農商行四家“萬億級”農商行的總資產已普遍達到1.51萬億~1.26萬億元。
作為資產規模排名全國第五的農商行,成都農商銀行也在奮力向前追趕。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該行總資產達到9142.63億元,全年增量超過800億元,同比增長9.72%,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全國眾多農商行中,該行以排名第五、不足萬億元的總資產,實現了凈利潤排名第三,并憑借11.46%的凈利潤增速從全國總資產排名前十的農商行中脫穎而出,成為凈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的銀行。
各項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成都農商銀行還堅持“風控優先”的發展理念,強化存量風險化解,嚴格控制增量風險。截至2024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降至1.02%,資產質量躍升至近九年來最佳水平,并在全國前十大農商行中位居第三。同時,撥備覆蓋率同比增長逾81個百分點,達到435.55%的新高,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筑強。
信貸資源向“新”傾斜,服務重點企業超萬戶
2024年,四川經濟總量超過6.4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五。同時,成都市經濟運行也在穩中向好、穩中有進,去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7%、達到2.35萬億元,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二。
金融活,則經濟活。多項數據顯示,成都農商銀行作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充分發揮“經營優勢、產品優勢、資源優勢”,努力打造“更懂本地產業的銀行”,區域發展和實體經濟的供給能力明顯加強,貸款及墊款規模保持較快增長。
例如,該行圍繞成都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產業鏈供應鏈需求,依托3家實體專營支行,聚焦30個產業鏈,將信貸資源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傾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截至2024年末,該行已為2700余戶產業鏈鏈上企業提供貸款超600億元,服務專精特新、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等各類重點企業超1萬戶,提供貸款超300億元。
又如,為服務成渝雙核聯動聯建,服務成都都市圈和極核功能做強,該行通過工作專班機制實現24個重點片區項目100%對接覆蓋。在金融服務“立園滿園”專項行動中,推出“園融通”專屬產品和專屬服務,累計服務了3萬余戶園區企業,支持園區業主、運營企業貸款余額超過300億元。
尤其在涉農業務方面,成都農商銀行堅守支農支小功能定位,立足成都市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規劃和“4+6”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體系,結合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建設推進計劃,單列涉農信貸計劃,在產品支持與服務創新上多點發力,涉農貸款和普惠涉農貸款保持了較高增速。
截至2024年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達1014.98億元,同比增長12.54%,余額位居四川省法人金融機構首位;支農再貸款余額79.10億元,“農貸通”平臺累計投放貸款322.58億元,農戶貸款規模突破530億元,均位居成都市法人金融機構第一;重點新型農業主體授信覆蓋率超30%。
隨著主責主業領先地位的持續鞏固,成都農商銀行的綜合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夯實。在中國銀行業協會推出的2024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中,該行居第38位,在17家上榜的農商行中排名第五。
科技賦能“五篇大文章”,特色化經營推動高質量發展
隨著成都市金融業持續發展,國有大行、主要股份行、部分城商行以及一些外資銀行紛紛在成都設立分支機構。面對當地激烈的同業競爭,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立足本地開展特色化經營,成為成都農商銀行的重要策略。
2024年,為助力科技企業加快發展,成都農商銀行引入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開辦“科創貸”“高知貸”等科創類銀政產品,自主創新評分授信模型推出“科技初創貸”,發行全國首單信托結構型定向資產擔保科創票據,全流程參與發行西部地區首單知識產權ABS(資產支持證券)。
在綠色金融領域,該行創新推出“碳匯貸”“綠寶貸”“零碳券”“綠票通”等一系列綠色金融產品,落地全國首筆“鄉村振興+碳中和”雙貼標應收賬款債權融資計劃,建成成都市首家碳中和網點,2024年末綠色貸款余額超470億元,同比增長26.70%。
同時,成都農商銀行將普惠小微貸款確定為全行重要指標,強化銀政擔產品合作,推進線上貸款擴面上量,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4個案例入選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實踐案例”。截至2024年末,其普惠小微貸款余額保持四川省法人金融機構第一,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2023年降低29BP(基點)。
在養老品牌建設上,成都農商銀行深化打造集特色適老服務、財富管理、頤養生態多位一體的具有農商特色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搭建異業聯盟泛養老生態,陸續推出“享福存單”“享福月月存”“享福理財”“享福如意存”等系列財富服務計劃,作為牽頭行聯合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制定《成渝地區銀行營業網點適老服務指南》。
此外,該行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其獨立實施的“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涉農信貸風控平臺”被納入省級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依托涉農信貸風控平臺,2024年發放的智慧農e貸超過了1萬筆,貸款金額突破7億元。同時,深度參與“蓉易貸”產品的設計開發和制度撰寫,累計投放戶數在成都市法人金融機構中排名第一。
“未來,推動規模增長的同時,我們將更加注重質的沉淀,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初心,確保資產質量持續優化、風險抵御能力穩步提升。”成都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該行將全力沖刺“上市銀行、萬億銀行、標桿銀行”三大目標,以更強勁的發展動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文/金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