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1-22 09:10:58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當前,傳統銀行在加大布局互聯網金融力度的同時,受眾對直銷銀行等新業態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截至2014年底,已有14家銀行相繼上線其直銷銀行。但直銷銀行對于廣大民眾來說,仍屬于新鮮事物,普及率很低。
近日,銀率網發布的一項2014年度銀行評測結果顯示,有66.11%的受訪者沒聽說過直銷銀行,22.46%的受訪者聽說過直銷銀行,但并非其客戶,僅11.43%的受訪者是直銷銀行客戶。
對此,銀率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殷燕敏認為,客戶不選擇開通直銷銀行的主因,是對其業務不了解,對其安全性依然存疑。
某行業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銀行加強網絡端的布局,也并不是只押在直銷銀行上,未來互聯網如何演變還未知,直銷銀行只是一個嘗試,現在還并未成熟,以后能否真正活躍起來或者成為主要的道路還是未知數。
直銷銀行普及率不高
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聽說過直銷銀行”的受訪者中,有54.77%的人認為不了解直銷銀行收費標準是其未選擇直銷銀行服務的原因,39.4%的人對直銷銀行的安全性有所顧慮,選擇了“感覺不安全”的選項。
此外,直銷銀行的用戶體驗度也有待提升,15.18%的受訪者認為直銷銀行“操作復雜”。
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調查來看,雖然直銷銀行沒有迅速占領市場,但也從側面說明其未來有潛在空間。
某城商行電子銀行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家銀行直銷銀行的普及度主要看客戶的接受程度,目前直銷銀行的人群主要以80后、90后人群為主;另外,還和一家銀行的宣傳渠道有關,只有宣傳到位才能讓客戶了解直銷銀行的相關業務。
某銀行電子銀行部主管告訴記者,直銷銀行從概念到推出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客戶接受需要一個過程。此外,各家銀行在直銷銀行的推廣上層面不廣,深度不夠,很多營銷策劃只停留在總行層面,分行推廣基本空白,導致客戶對直銷銀行的認知度不高。同時,直銷銀行的功能受限,受眾群體不大。客戶通過直銷銀行,基本只看理財、基金、智能存款幾個功能,而達到買理財這些服務的客戶比例原本就不高,用戶量僅占電子銀行活躍用戶的13%。此外,監管政策不明朗,也導致銀行在推廣上有一定的顧慮。
盈利模式仍不明晰
雖然直銷銀行成為傳統銀行進入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但對于大多數銀行來說,其盈利模式并不清晰。
近日,多家地方銀行網絡金融方面人士向記者透露,都在計劃或者已經成立網絡金融部,而網絡金融部的業務也是以直銷銀行為主,但目前除了貨基產品外,各銀行人士對于創新產品并沒有太多的想法。
記者注意到,從目前已推出直銷銀行的產品來看,主要包括銀行系“寶寶”、票據寶、直銷基金、權益投資等新型理財產品,還包括一些有特色的存款、匯款業務。此外,一些直銷銀行還與其他機構合作推出小額在線消費信用貸款。
包商銀行直銷銀行小馬bank總經理張誠曾表示,直銷銀行在金融產品端和傳統商業銀行沒有本質區別。從根本上來說,以及從國外直銷銀行來看,目前尚無革命性的金融產品出現。
上述城商行電子銀行部人士表示,目前,該行也在研究推出直銷銀行,主要產品也是以存、貸、匯為主,未來直銷銀行會相當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標配產品,現在銀行很多業務都向線上搬,如果不推直銷銀行就會落伍。
“現在各家銀行上直銷銀行有點跟風,個人看不出直銷銀行跟網上營業廳有什么區別。作為區域性中小銀行,直銷銀行的客戶在沒有網點服務的基礎上還是很難轉化為實體客戶。”上述銀行電子銀行部主管說。
日前,央行下發了《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對銀行遠程開立賬戶提出框架性意見,銀行賬戶開立有望取得第二種“線上方式”。
某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該行直銷銀行計劃2014年底上線,后來出了上述《征求意見稿》,就希望結合相關政策再加上新的功能。“現在銀行都比較匆忙推直銷銀行,但我個人并不看好,各家銀行推直銷銀行的目的主要是搶占他行資源,但作用不會太明顯,因為要投入很多,才能將其他行的客戶拉進來,這類客戶一般穩定性不高。另外,還會把本行自身客戶撬到直銷銀行中,加大本行的運營成本。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