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06-06 11:34:12
中信·古冶集團鑄造產業鏈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近日爆發兌付危機,本該于3月8日和3月31日到期的兩期信托產品多次宣布期限延時。如何化解危機,中信信托與工行尚未達成一致。
“我們的錢已經延遲兌付近三個月了,說好今天給答復目前還沒見到銀行和信托機構負責人。”5日上午,投資人趙女士告訴記者,她與其他11位投資者在中國工商銀行山西分行大廳急切等待。
由于鐵礦石、鐵精粉等價格大跌,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趙女士購買的這款“中信·古冶集團鑄造產業鏈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近日爆發兌付危機。本該于3月8日和3月31日到期的兩期信托產品多次宣布期限延時。但如何化解危機、何時兌付,目前中信信托與工行尚未達成一致。
公開信息披露顯示,該計劃由中信信托設立,工行推薦并且全部包銷,募集金額為5億元,于2012年由工行山西分行私人銀行部和工行總行個人金融部分兩期向工行143名客戶進行全額定向發售。工行山西分行承擔本信托計劃代理收付及保管,工行山西交城支行承擔資金監管等職責。
趙女士告訴記者,由于自己是工行的高端客戶,理財經理特意找她推銷了這款產品,當時稱“肯定保底,收益最少10%”,這次到太原“討說法”的12位投資人中,最少的一位都投了300萬元。據了解,工行和中信信托一起已于4月22日和5月22日召開了兩次投資人見面會,通報了項目進展情況,但是對資金何時兌付并沒有明確表態。
中信信托信托業務部總經理李偉介紹說,實際上從2014年初就發現企業的經營狀況不是太好。現在的目標就是如何能在保護投資者權益的同時,盡量讓企業能保持正常經營生產,別把企業壓垮。
古冶集團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企業確實碰到一定資金困難,但是目前生產經營均正常,并且總資產完全可以覆蓋所有負債,希望能得到投資人和金融機構諒解。
中信信托業務總監馮彥慶表示,按照正常程序應該是啟動司法訴訟,但是一旦法院查封企業,就意味著3000名員工馬上面臨失業。企業借款也是用于生產經營和轉型升級,只是暫時陷入了困境。
“我們的想法是和工行各出2.5億元,一起收購投資人信托受益權,也就是完成投資人兌付,然后再讓企業償還資金。但工行遲遲沒有予以回復,我們也很著急。”馮彥慶說。
據了解,中信信托已于5月28日起委派專人進駐古冶集團。按照與企業的協商,中信信托設置專門還款賬戶,讓企業按日將經營收入的20%打入該賬戶,目前企業已還款數百萬元。
專家表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今年信托業特別是房地產信托、鑄造產業信托等還將出現更多風險事件。金融機構如何維護投資人權益,特別是盡最大可能幫扶企業、支持實體經濟,考驗其社會責任和擔當。
山西古冶實業集團是山西規模較大的大型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無煙煤、鐵礦石的采掘與加工、冶金鑄造等業務,目前在冊職工3000余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