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6-16 19:06:32
成都本土房企老大藍光地產一舉打破沉寂,率先啟動旗下布局成都的14盤大聯動,住宅直降1000元/平方米,商鋪售價最高可打七折。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 杜冉樂
近來,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上漲松動明顯,業內擔憂這種看多情緒會蔓延至全國各地。
作為全國“1.5線”城市之首的成都,或可作為觀察這一微妙變化的最佳窗口。6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了解到,成都本土房企老大藍光地產一舉打破沉寂,率先啟動旗下布局成都的14盤大聯動,住宅直降1000元/平方米,商鋪售價最高可打七折。
藍光地產品牌部相關負責人解釋說,當前市場沒有好轉的趨勢,這是公司推出的年中大促銷。一位接近藍光地產高層的成都營銷機構負責人認為,此舉表明,藍光想盡快改變以前的操盤思路--以往不少項目被商業拖住了。
藍光“殺價”攪局成都
6月初,成都保利在媒體上高調打出“沖線60億年終業績,提前鎖定半程銷冠”等宣傳語。與保利地產的高調相比,華潤置地要低調一些。成都華潤搞的是“年內成都九盤聯動,一套優惠60萬元”的促銷。
實際上,熟悉成都樓市的業內人士都知道,在成都地產江湖中,敢叫板保利地產的,唯有藍光。憋了半個月之后,藍光地產最終亮出了“大殺器”:在成都共推了14個樓盤進行聯動促銷,主城三房直降1000元/平方米。
在藍光地產品牌部相關負責人看來,當前成都樓市仍未看到徹底好轉的趨勢,因此公司推出年中大促,但并不針對具體競爭對手。
藍光地產成都營銷部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主城3房直降1000元/平方米的優惠力度實屬罕見,幾乎已經全面觸底。藍光希望通過這個優惠政策,將上半年積壓的購房需求集中釋放掉。
“項目特惠房源的總量有控制,88平方米戶型的房源僅剩5套了。”一位藍光金悅府的項目置業顧問在電話中對記者說,“藍光樂彩城賣得更好一些。”
據了解,藍光金悅府屬于藍光地產今年新推的“金悅系”產品之一,號稱是藍光地產戰略轉向“i5”系列改善型產品的主打品牌,而藍光樂彩城項目早在去年成都秋季房交會前后已正式亮相。
接近藍光地產高層的KINVO金網絡置業成都總經理吳明表示,“一個是市場競爭壓力大,一個是藍光想盡快甩掉低端剛需產品,轉為首改或品質剛需產品,甚至通過快速回籠資金加速拿地,尤其是優質地塊,嫁接一些資源。在低端產品上,客戶沒有忠誠度,只要降價,客戶立馬就來了。”
具體談到成都樓市,吳明分析說,今年1~2月份“幾乎廢掉了”,春節后到5月份存量去化很大,現在進入新一輪蓄客期,剛需客戶從看盤到下手一般只有1個月,藍光想抓住這一營銷節點。
一位不愿具名的成都地產觀察人士指出,藍光以往通過招拍掛拿下的項目地塊都不大,成本相對較高,而成都保利像獅子湖、198等項目多為大盤,能夠一二級市場聯動,利潤率較高。
區域樓市加速分化
前不久,媒體報道了深圳樓市部分片區出現房價大漲,甚至部分樓盤項目暴漲85%,出現了市場久違的量價齊漲的“紅六月”行情。這一現象隨之傳染至廣州樓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同樣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頗有直追深圳樓市的態勢,單日賣房多達上千套,比如廣州萬達城被稱為“時光盤”,其推出的450套公寓一小時被哄搶一空。
通過梳理,記者發現,除了廣深之外,北京、上海樓市在公積金等新政刺激下也出現了成交上漲趨勢,輿論多認為這兩地樓市已進入反彈通道。不過,《人民日報》昨日“潑下冷水”稱,當前房價很難出現2009年那樣的暴漲。
但一個事實是,當前全國樓市分化顯著。中指研究院報告顯示,今年前24周10大重點城市中,上海、武漢和重慶成交面積居首,從累計同比來看,杭州上漲135.2%,深圳漲幅119.9%,但成都與天津出現下滑,其中成都下降17.7%,天津下滑0.48%。
與一線城市相比,當前像成都、武漢、沈陽等1.5線城市以及更多的二、三、四線城市,樓市仍難言進入回暖通道。
成都房聯地產研究院研報指出,今年4月20日至26日一周,成都樓市整體回暖,供銷比為58%,5月份成交活躍,去庫存明顯,但6月份第1周住宅供應萎縮,成交下滑,供銷比上升至88%。
在成都之外的四川其他區域,作為地級市的眉山今年五一起就出臺了購房補貼500元/平方米的刺激政策,該市去年就出臺過購房補貼60元平方米的“救市”政策,作為成都市主要郊縣之一的雙流縣,也于6月初推出了購房補貼80元/平方米的穩增長措施。
年初以來,不少房企曾樂觀認為,隨著樓市進入改善型時代,房企若能積極入市此類產品,將激發這部分購房需求的釋放。
不過,銳理中國總部品牌營銷中心總經理郭潔解釋說,之前跟新加坡一地產高管聊到改善型問題,對方說,全世界各地并不是剛需市場結束之后,改善型需求就一定會全面釋放。基于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等不同,很多人并非富有了就一定會改善。在分析人口變化時估算的改善型需求總量,其實是遠遠大于實際需求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