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學院

每經網首頁 > 商學院 > 正文

熊錦秋:熔斷機制惹禍內因是基礎性制度缺失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11 01:54:38

目前A股市場體制機制遠不健全,發行人的權利與義務還不對等,股票融資的使用質量還難保證,這種情況下,更不能急于求成,將直接融資的重擔壓在股市上,而應更多考慮債券融資。

每經編輯 熊錦秋    

◎熊錦秋

新年以來股市大幅下跌,有兩個交易日觸及7%熔斷點而導致休市,書寫A股新歷史。在引發質疑之后,證監會宣布從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熔斷機制。筆者認為,此次股市大幅下跌,熔斷機制只是外部誘因,應深刻反思波動的深層次成因并采取相應對策。

在此次股市下跌中,熔斷機制并沒有發揮讓投資者冷靜的作用,反而將恐慌在極短時間內放大,讓不少投資者喪失信心。但有必要搞清楚,投資者恐慌的源頭是什么。

新股即將大量發行、注冊制也將實行,這是投資者所恐慌的,但這還不是真正的源頭。股票發行再多,只要自己手里的籌碼有豐厚回報,何懼之有?投資者內心真正恐懼的是手里的股票缺乏投資價值、存在巨大泡沫。如果這樣的股票發行得多,那么“投機價值”必然隨之大降。

2015年中股市大跌之后,投機操縱之風又開始肆虐,以中小創為首的投機股反彈甚猛。或許有人搞不懂,放任投機者將股價推高、怎么反而會得到股價大跌的惡果?正是由于這些投機股缺乏內在價值支撐,一旦莊家在高位出脫大部分籌碼,股價缺少暗中支撐,下跌將成為必然。

操縱是危及A股安全穩定的頭號敵人,但目前監管層對超大規模操縱的打擊還比較少,要防止類似2016年1月7日的恐慌性下跌,監管層就應加大這方面的打擊力度。

2015年中股市大幅動蕩之后,有人看到美國熔斷機制有效阻止了股市恐慌下跌,于是鼓噪A股也高效率推出熔斷機制,卻不曾料到會捅出投資者驚天恐慌的簍子。由此反思,借鑒成熟市場制度時應考慮A股市場實際,不能盲目照搬照學。

改革可能出現失誤、付出代價,但我們要提前將改革的風險思考到位,不能隨隨便便把股市當做試驗田。基于股市龐大體量,盲目改革所帶來的大幅波動,已經不是投資者和國家所能承受的,要盡量減少和防止改革代價。

受此啟發,我們也應反思如何推進注冊制改革。注冊制在美國很成功,但將它搬到A股市場,又可能發生什么意外,這有必要提前思考應對。

目前A股市場新股發行的實際情況是,無論什么新股,投資者都會申購,中簽后就會收獲暴利。而市場中有一大批老股,投資者棄舊迎新,但隨著后續新股不斷上市,前期新股也慢慢變成老股,原來的巨大估值泡沫同樣要在二級市場釋放破裂。

筆者認為,實行注冊制,主要是股票發審程序的變革,或難改變投資者閉眼逢新必打、逢新必炒的舊有習慣。而投機操縱、重組借殼制度、過于寬松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等,這些市場長期存在、至今尚未有效解決的基礎性問題,是新股爆炒的制度根源。

另外再加上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還不大到位,注冊制使得企業上市更為便利,這些因素的疊加可能成為市場蘊積風險的一個源頭,這是在注冊制推進過程中必須考慮解決的大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新的危機或將上演。

實行注冊制,一個目的就是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但即使在美國,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規模也比較有限,直接融資規模大,主要是因為債券發行規模巨大,另外銀行的商業貸款始終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

目前A股市場體制機制遠不健全,發行人的權利與義務還不對等,股票融資的使用質量還難保證,這種情況下,更不能急于求成,將直接融資的重擔壓在股市上,而應更多考慮債券融資。尤其未來一些虧損企業上市、不成熟的投資者或難承受其中風險。

從2015年到2016年,股市屢次頻繁大幅波動,雖然每次形成的外部誘因各不相同,但內因都是一樣。股市一些基礎性制度還不完善、不牢靠,有關各方應從中反思A股存在的諸多基礎性制度缺失或弊端,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夯實股市發展基礎,然后再說壯大發展股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熊錦秋 新年以來股市大幅下跌,有兩個交易日觸及7%熔斷點而導致休市,書寫A股新歷史。在引發質疑之后,證監會宣布從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熔斷機制。筆者認為,此次股市大幅下跌,熔斷機制只是外部誘因,應深刻反思波動的深層次成因并采取相應對策。 在此次股市下跌中,熔斷機制并沒有發揮讓投資者冷靜的作用,反而將恐慌在極短時間內放大,讓不少投資者喪失信心。但有必要搞清楚,投資者恐慌的源頭是什么。 新股即將大量發行、注冊制也將實行,這是投資者所恐慌的,但這還不是真正的源頭。股票發行再多,只要自己手里的籌碼有豐厚回報,何懼之有?投資者內心真正恐懼的是手里的股票缺乏投資價值、存在巨大泡沫。如果這樣的股票發行得多,那么“投機價值”必然隨之大降。 2015年中股市大跌之后,投機操縱之風又開始肆虐,以中小創為首的投機股反彈甚猛。或許有人搞不懂,放任投機者將股價推高、怎么反而會得到股價大跌的惡果?正是由于這些投機股缺乏內在價值支撐,一旦莊家在高位出脫大部分籌碼,股價缺少暗中支撐,下跌將成為必然。 操縱是危及A股安全穩定的頭號敵人,但目前監管層對超大規模操縱的打擊還比較少,要防止類似2016年1月7日的恐慌性下跌,監管層就應加大這方面的打擊力度。 2015年中股市大幅動蕩之后,有人看到美國熔斷機制有效阻止了股市恐慌下跌,于是鼓噪A股也高效率推出熔斷機制,卻不曾料到會捅出投資者驚天恐慌的簍子。由此反思,借鑒成熟市場制度時應考慮A股市場實際,不能盲目照搬照學。 改革可能出現失誤、付出代價,但我們要提前將改革的風險思考到位,不能隨隨便便把股市當做試驗田。基于股市龐大體量,盲目改革所帶來的大幅波動,已經不是投資者和國家所能承受的,要盡量減少和防止改革代價。 受此啟發,我們也應反思如何推進注冊制改革。注冊制在美國很成功,但將它搬到A股市場,又可能發生什么意外,這有必要提前思考應對。 目前A股市場新股發行的實際情況是,無論什么新股,投資者都會申購,中簽后就會收獲暴利。而市場中有一大批老股,投資者棄舊迎新,但隨著后續新股不斷上市,前期新股也慢慢變成老股,原來的巨大估值泡沫同樣要在二級市場釋放破裂。 筆者認為,實行注冊制,主要是股票發審程序的變革,或難改變投資者閉眼逢新必打、逢新必炒的舊有習慣。而投機操縱、重組借殼制度、過于寬松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等,這些市場長期存在、至今尚未有效解決的基礎性問題,是新股爆炒的制度根源。 另外再加上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還不大到位,注冊制使得企業上市更為便利,這些因素的疊加可能成為市場蘊積風險的一個源頭,這是在注冊制推進過程中必須考慮解決的大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新的危機或將上演。 實行注冊制,一個目的就是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但即使在美國,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規模也比較有限,直接融資規模大,主要是因為債券發行規模巨大,另外銀行的商業貸款始終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 目前A股市場體制機制遠不健全,發行人的權利與義務還不對等,股票融資的使用質量還難保證,這種情況下,更不能急于求成,將直接融資的重擔壓在股市上,而應更多考慮債券融資。尤其未來一些虧損企業上市、不成熟的投資者或難承受其中風險。 從2015年到2016年,股市屢次頻繁大幅波動,雖然每次形成的外部誘因各不相同,但內因都是一樣。股市一些基礎性制度還不完善、不牢靠,有關各方應從中反思A股存在的諸多基礎性制度缺失或弊端,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夯實股市發展基礎,然后再說壯大發展股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在线永久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 婷婷六月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日本韩国欧美mv | 在线免费看片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