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6-07 13:43:39
央行緊接著放了個大招。大家都驚呼:又要降溫了?!
每經編輯|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這廂邊,開發商還在談論這幾天拍了多少高價地,推高了多少地價房價。那廂邊,央行卻緊接著放了個大招。
大家都驚呼:又要降溫了?!
第一瓢冷水來了!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3日宣布,在全國率先實施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對占上海信貸總量三分之一的房地產金融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監測與管理。
“實施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不是對既定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調整,而是為了確保上海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有效落實和貫徹。”央行上海總部表示。
“上海市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涉及的房地產金融業務情況,涵蓋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穩健性、信貸結構、資產質量、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借款人償債能力、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決議執行情況、壓力測試等方面。
邦爺扒來一張圖,大家可以一目了然...
此次央行文件包含四部分:監測體系、評估體系、政策工具箱以及基礎性數據庫。
從國外經驗來看,央行可能采用的主要工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此外,一些國家還采用了有特色的辦法,如加拿大政府規定房貸首付比例低于20%的購房家庭必須購買房貸違約保險;歐盟、英國金融政策委員會(FPC)要求金融機構對借款人償付能力進行壓力測試等。
上海市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并沒有完全照搬國外經驗,而是從我國的國情以及上海市經濟金融的特點出發,使用的調控政策工具主要有:
而房地產貸款要求和資本撥備,對于銀行放貸房地產貸款起到了制約和警示作用,窗口指導也會提高首付比例和利息。
開發商沒錢買地了?
不難看出,央行對上海的房地產“泡沫”已經有了警覺。
權威人士就說過,“樹不能長到天上去,泡沫不能無限吹大”。房地產價格與經濟增長水平已經不相適應,尤其是最近上海“逢拍即出高價”,風險已經明顯高于其他地方。
另外據央行上海網站統計,今年1季度上海本外幣個人住房貸款增加917.3億元,同比多增657.5億元。
此前,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曾預計,一二線樓市的房地產開發貸將很快降溫。開發貸發放太厲害,銀行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因而,在3月25日的“最嚴厲調控”政策之后,這一次央行打算拿上海”開刀“多點出擊。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就認為,試點這項管理系統,選上海再合適不過。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旦試點成功,全國各地其他城市都可以依葫蘆畫瓢,照搬上海經驗。上海在金融管理上更具有前瞻性,更有利于總結和推廣。
要說這次試點的作用,要知道,此前的調控政策直接讓各商業銀行房貸受理量較今年1-3月平均水平回落超過50%,外地戶籍房貸占比下滑至11%。
這次“審慎管理”的基礎數據庫,既考慮了人口對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又考慮了宏觀經濟與金融因素(如經濟增長、融資規模、利率、匯率、股市等其他資產收益率、跨境資金流動等)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既有對房地產市場的監測,又有對房地產金融運行的關注。可預測,上海市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將從銀根入手對市場起到非常顯著的調整作用。
?更多地產內幕、更多消息交流,請掃描邦地產粉絲群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