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4 21:44:23
在譚建榮看來,在中國,“大部分的企業制造能力、加工能力比較強,而設計能力偏弱,甚至是沒有。”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很多企業的創新能力都還處于弱勢的位置。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棄非
本屆西博會中展出的寶馬I8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我們講‘中國制造2025’,講‘工業4.0’,其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現有的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在11月4日舉辦的2016智能制造-工業4.0中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表示,在“工業4.0”時代,西部企業最迫切的,是需要運用“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等手段,抓住機遇,不斷推進企業的轉型升級。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首位“1”
“工業4.0”時代中國企業應該怎么做?這是許多參加第16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的嘉賓共同關注的問題。譚建榮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將其放在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中進行探討。
在譚建榮看來,在中國,“大部分的企業制造能力、加工能力比較強,而設計能力偏弱,甚至是沒有。”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很多企業的創新能力都還處于弱勢的位置。
他認為,這正是中國企業發展的最大掣肘。“企業現在最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關鍵還是創新設計。如果將企業的綜合能力看成一個數字,那么,創新設計是放在首位的‘1’,其他因素都是跟在后面的‘0’。創新越大,對這個數字的放大效應是很可觀的;但沒有這個‘1’,后面的‘0’再多都沒用。”
正因為此,他認為,中國企業需要通過創新設計來進行轉型升級。企業要怎么創新?在他看來,這就是“工業4.0”所解決的問題:“工業‘4.0’的主要內容就是互聯網+與智能制造。通過互聯網+,企業能夠實現工藝提升、質量強化、服務延伸與市場拓展”;而通過智能制造,企業能夠實現對制造對象、過程與工具的智能化,提升設計、加工、裝配、服務各方面的水平。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還強調了產品創新的重要性:通過創新,不僅要完善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更要“提倡創新實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通過提高產品的檔次,滿足市場的高端需求,解決企業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成本問題。
“觀念轉變是關鍵”
對于西部企業,譚建榮還有更多的期許:“現在,中西部現在發展十分迅速,將來還有可能后來居上。但這要建立在西部企業提高GDP質量,發展綠色GDP的前提之上。西部不僅要轉移東部沿海地區的生產鏈,更迫切的是需要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
西部企業如何進行轉型升級?在他看來,這就要建立起“工業4.0”的觀念,不僅注重園區的擴大、設備的引進,更重要的是軟實力的提升,增強技術與工藝的研發能力,引進更多高層次的人才。
譚建榮告訴記者,他曾經親自走訪德陽車企,參觀生產車間。在參觀過程中他發現,被提及最多的還是有多少廠房,有多少設備。“實際上這個還是硬件,最主要的是什么?還是你的軟件,你有哪些核心軟件,這是很重要的,你軟件能做什么事,這個是最關鍵的。”
同時,在運用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對企業進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西部企業也應堅持不斷從粗放生產向精益生產進行推進。“現在許多企業還是原來粗放型生產的觀念,管理方法不當,生產環境十分混亂,這樣是沒有辦法進行智能制造的。”在譚建榮看來,互聯網+與智能制造不是單獨存在的,他們應當進一步與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模式識別技術以及精益生產等新技術、新理念相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