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19 14:46:30
會上發布了名為《2016-2017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的報告。該報告稱,2017年將是中國經濟持續筑底的一年,2018年或許是底部反彈的一年。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11月19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6-2017)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舉行,該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共同舉辦。
會上發布了名為《2016-2017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的報告。該報告稱,2017年將是中國經濟持續筑底的一年,2018年或許是底部反彈的一年。
根據模型預測,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GDP為6.5%,CPI增長2.1%。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在作主報告時表示,目前中國的債務規模已經積累至較高水平,債務的結構性問題尤其是政府及政府背景企業的債務風險凸顯。
他表示,目前國有企業負債占我國企業部門負債的70%,廣義政府負債已超過GDP的109%。債務風險是經濟運行中需要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政府及政府背景企業債務風險的防范更是重中之重。
“中國債務問題的核心并不是像市場通常理解的那樣在企業部門,而在于政府及政府背景相關債務水平過高。廣義政府債務已經超過警戒線,防風險的核心在于防范政府債務風險。”毛振華指出,雖然我國具有政府信用強,政府與國有企業擁有大量可處置資產等顯著優勢,但這不改變我們對政府負債過高的判斷,對政府及政府背景企業的債務風險仍須保持警惕。
報告稱,從債務視角看,中國目前穩增長的路徑依然是“債務-投資”驅動模式,貨幣以銀行信貸為主的債務形式投放給中央和地方的國有企業,以此開展由政府推出的大量以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為主的投資項目,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資產泡沫、企業債務高企和債務率攀升等問題。
報告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其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和資金使用效率的降低已逐漸弱化了“債務-投資”驅動模式的效用,高債務帶來的高風險已成為經濟穩定的巨大威脅。
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報告認為,2016年年底至2017年仍是去產能的關鍵時期,中央政府需要堅定決定持續推進僵尸企業、高負債企業、過剩產能企業的調整;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企業破產、債務重組、債轉股等手段的存量調整有所進展,但相對低于市場預期,2017年預計將有所加快,這將決定中國經濟仍將在底部徘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