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1 13:08:0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樓市限購政策,首當其沖的要屬對開發商資金的“降杠桿”。 通過銀行、信托、保險、資管計劃配資等方式籌措的資金,將被禁止用于支付土地競買保證金、定金及后續土地出讓價款。
每經編輯 畢華章
每經記者 畢華章 每經實習編輯 姚治宇
西安樓市12月中旬突然冒出的“地王”,著實令市場震驚。當時便有猜測,西安樓市限購的步伐恐怕已不遠。
在蘇州、杭州、南京、北京、鄭州等地陸續推出限購政策后,2016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下午,西安出臺了限購政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樓市限購政策,首當其沖的要屬對開發商資金的“降杠桿”。 通過銀行、信托、保險、資管計劃配資等方式籌措的資金,將被禁止用于支付土地競買保證金、定金及后續土地出讓價款。
與此同時,國內部分城市一度盛行的“首付貸”、“零首付”等違規購房渠道,也被明確禁止。西安樓市限購新規下,購房者的真實信用情況日益被重視。
此外,更為市場關注的是,為嚴控投機炒房,自2017年1月1日起,西安市及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區等城六區范圍內只能新購一套住房。
房企借道杠桿資金購地受限
西安此番出臺的限購政策,首當其沖的要屬對開發商資金的“降杠桿”。
按照限購文件要求,西安將加強房地產開發用地購地資金來源審查。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銀行貸款、信托資金、保險資金、資管計劃配資、發行債券等方式籌措的資金,將被禁止用于支付土地競買保證金、定金及后續土地出讓價款。
如果違反上述規定的,將被取消競買資格,三年內不得再參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競買。
此前存在的土地閑置問題也再被提及。與以往相比,此次對于閑置土地的清理,以及已出讓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也顯得更為有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西安出臺的限購政策規定,由于企業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在處置完畢前,禁止該企業、企業控股股東及控股股東新設立的企業參與土地一級市場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活動,不得為其辦理土地轉讓、出租、抵押、登記等手續。
“對開發商主要是兩條,對買地的資金來源加強了監管,對閑置土地,但兩年內沒開發的,必須要收回,而且沒有處理完成不得參加市場的招拍掛。”陜西省房地產研究會會長王圣學對記者表示。
在對供給方開發商嚴格規范的同時,西安限購政策也對需求方出臺諸多規定。
此前多個城市出現的借助“眾籌買房”、“首付貸”等獲得購房資金的渠道,也被此次限購政策明確禁止。
按照新政規定,違規通過房地產中介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投資或擔保類公司等非銀行渠道籌措首付款的,不得發放個人住房貸款。此外,對采取“分期首付”、“零首付”、“借款首付”等不正當手段促進銷售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各商業銀行一經發現其終止或從嚴控制合作關系。
去年銷量大增“地王”再現
西安此次房產限購,看似有些突然,實則有跡可循。
“這個文件出臺的大背景是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習總書記所說的‘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炒的。’來防范風險,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陜西房地產研究會會長王圣學分析稱。
半個月前,西安樓市誕生了久違的“地王”。經過46輪競拍,融創地產以18.5億元的價格,將西安市東二環一塊137畝的土地收入囊中。成交土地單價1346.27元/㎡,樓面地價7212元/㎡,土地溢價11.6億元,土地溢價率168.1%。
“這樣算下來,樓面價已經超過7000元,按目前的房價,銷售時至少應該超過1萬元。”王圣學稱。
事實上,這次地王的誕生僅是2016年西安樓市的一個縮影。在過去的一年中,西安樓市在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銷量等方面均有增長。
王圣學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6年西安的房地產固定投資大概是2000億元,施工面積約1億平方米。
“西安市2016年網上銷量在全國來說不是前三名,也估計能達到前五名,在全國所有大中城市的銷售規模還是靠前的。”王圣學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