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1 11:42:38
2月8日,路透社援引日本財務省消息稱,日本投資者在12月份拋售2.262萬億日元(201億美元)的美國債券,創下2013年5月以來最大凈拋售規模。
每經編輯 肖樂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編輯 王曉波
美債作為世界上公認的安全性資產之一,是很多國家首選持有的資產,比如中國、日本等大型經濟體多年來一直是美債的堅定持有者,然而這種情況卻在特朗普上臺后發生變化,如今各國正不斷將所持美債以創紀錄的方式進行拋售。
2月8日,路透社援引日本財務省消息稱,日本投資者在12月份拋售2.262萬億日元(201億美元)的美國債券,創下2013年5月以來最大凈拋售規模。
▲路透報道截圖
中國同樣如此,自2016年5月開始,中國已經持續6個月減持美債,大量減持之后,中國已經丟掉了美國第一大債權國的位置。
此消彼長,中國大量減持美債后,必然要尋找其他的資產進行替代,此時中國購買的是哪種資產呢?答案是——日本國債。
負利率的日本債券遭“爆買”
日本財務省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投資者凈買入11.2萬億日元(998億美元)日本債券,是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日本債券持有者。其中凈買入短期債7.25萬億日元,凈買入中長期債3.95萬億日元。
在此之前,持有日本債券最多的7個國家分別為:盧森堡、美國、英國、法國、中國、新加坡、比利時。
▲2016年中國購買日本債券創新高(資料來源:日本央行)
為了實現其2%的通脹目標,日本自2016年1月開始實行負利率政策,受此影響,日本國債收益率呈現整體顯著下行趨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月9日,日本1年期、2年期、5年期及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分別為-0.284%,-0.209%、-0.094%和0.086%。也就是說,買入1萬日元的1年期日本國債,到期之后可能還要倒貼28.4日元的利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那么為什么中國要大規模買入看似“賠錢”的日本債券呢?
日本央行近年來通過眾多的刺激政策吸引外國投資者購買日本政府債券,以通過掉期市場對沖風險,美元持有者從借入日元的折價中獲利。日本央行的數據顯示,持有大量美元的中國是日本債券的大買家。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基金經理Sachin Gupta指出,購買負利率的資產,對沖為美元資產能創造可觀收益率。短期日本債券幾乎是“零風險”選擇。
具體來說,就是美元資產持有者在同業拆借市場上借出美元,換回日元。目前3個月日元LIBOR為0.0103%,3個月美元LIBOR為1.034%。借入日元后,購買3個月日本國債,雖然其本身為負利率,但通過此交易可使得收益率轉正,并能提前鎖定3個月后的可觀利潤。
實際上不止是日本國債,全球近30%的政府債券,其收益率都為負值。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李艷在研報中指出,目前,包括瑞士、丹麥、瑞典、荷蘭等在內的10多個經濟體均處于負利率國債陣營,2016年7月,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曾達到13萬億美元的歷史高點。且與此同時,負利率債券持有者還表現出更長時間持有這類債券的傾向。
那到底有哪些投資者要“賠錢”買國債呢?有分析指出,有三類投資者會選擇這種債券。
第一類,是那些無論回報高低都必須持有一定比例政府債券的投資者。如央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銀行。
第二類,是那些認為盡管收益率為負但仍可能賺到錢的投資者。日本債券以日元計價。如果外國投資者認為日元即將升值,那么他們將很樂意持有這些債券,外匯兌換收益足以抵消負的收益率。至于日本國內投資者,如果他們預計通貨緊縮將長期持續,那么也會愿意持有政府的負收益率債券。因為雖然貨幣的名義價值減少了,但實際購買力卻增強了。
第三類,是那些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投資者,相比持有其他資產遭受更大的損失,他們更愿意選擇損失較小的政府債。
中日都在拋售美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大量購進日本債券的同時,中國正在持續地減持美債。數據顯示,從2016年5月開始,中國持續6個月減持美債,截至2016年11月,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下降到1.0493萬億美元,與2016年初的1.238萬億美元相比,減少了約15%。
日本當前也在大規模減持美債。自2016年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國債的價格下跌,使得日本投資者開始賣出美國國債。據外媒報道,日本投資者在12月份拋售2.262萬億日元(201億美元)的美國債券,創下2013年5月以來最大凈拋售規模。
▲中國和日本美債持有持續下降(圖片來源:FT中文網)
此外,據美國財政部1月18日公布的月度報告,截至去年11月末,外資持有美國國債總額為5.94萬億美元,較10月銳減961億美元,達到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
▲美國財政部公布的2016年11月美債持有情況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指出,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周期已經結束了,“金融危機前購買的美國中期債券,合約期已經結束了,正好到了一個節點。”
譚雅玲表示,特朗普上臺之后,美國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歐洲政治前景也不明朗,日本國債處于一個“最佳期”。“日本目前比較重視國債市場的發展,增持日本國債是我們判斷了市場的結構和風險之后做出的選擇。”譚雅玲指出,“日元在升值,增持日本國債對未來的風險規避有好處。而長期來看,資產儲備的多元化調整是我們增持日元的重要因素,美國國債占比太大,增持一部分日元國債是對于單一化結構的調整。后期趨勢仍要看市場的變化再做選擇。”
巴克萊銀行在東京的利率策略師Naoya Oshikubo認為,在2017年貨幣政策出現分化的情況下,日本負利率政策被放棄的可能性很低,中國在2017年可能仍然會凈買入日本債券。
日本央行副行長中曾宏2月9日表示,基于當前政策框架,日本央行堅持實施強有力的貨幣寬松舉措最為重要。日本當前階段應該實施寬松政策并結合國債收益率曲線控制。日本央行日前宣布會繼續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附近,關鍵性的隔夜利率的目標保持在-0.1%。由此可見,在全球收益率攀升之際,日本央行控制債券收益率目標的決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