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一筆交易就賣出10萬條!出賣客戶個人信息竟成房屋中介“副業”

央視新聞 2017-05-30 09:17:42

“先生,您好,請問你需要辦理貸款嗎?”不少人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這樣的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不僅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甚至在電話里準確無誤地報出自己的名字,連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究竟是誰泄露了你的個人信息?

中介一筆交易泄露個人信息10萬條

今年4月份,上海警方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4名犯罪嫌疑人全都是房產中介,通過qq群出售小區業主資料,在一筆交易中,王某用1000元向張某、舒某購買了150個小區共10萬條業主信息。這些信息非常詳細,包括姓名、電話、購房時間等信息。

目前,本案中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張某和舒某被批準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審理之中。

房產中介交換公民個人信息已成公開“潛規則”

據了解,出售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張某、舒某,以及購買信息的王某均在上海從事房產中介工作。他們通過交換自己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從而獲得更好的業績。據稱一些房產中介之間交換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已成為公開的“潛規則”。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嚴懲買賣交換個人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6月1日將要實施的兩高司法解釋的第三條規定:

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于刑法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司法解釋第四條規定: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購買、收受、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公民個人

這八種行為易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生活中,騷擾電話和短信讓我們不堪其擾。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事關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如何才能避免信息泄露被騙?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提醒大家要注意加強防范以下這八種情況:

① 網絡購物要謹防釣魚;

② 網站慎重參加網上調查活動;

③ 身份證復印件寫明用途;

④ 簡歷只提供必要信息;

⑤ 謹慎在社交網絡發布照片;

⑥ 妥善處理快遞單,車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票據;

⑦ 不在微博微信透露個人信息;

⑧ 免費WIFI易泄露個人隱私。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出賣客戶個人信息竟成房屋中介“副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久久96固产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另人妖 |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五月激情五月亚洲综合久久 | 日韩经典欧美高清一区二区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