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2017-09-14 11:50:16
8月宏觀經濟數據今日公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8月經濟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下半年有希望延續目前的發展勢頭。
中國網9月14日消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上午在發布會表示,在這個月的數據中,個別數據確實出現了一些放緩,但是我們觀察經濟要從多角度、多維度進行觀察,短期的波動經常會受到一些非經濟的因素,比如氣候、基數等方面的影響,它不一定能夠代表整體的趨勢。
實錄如下:
經濟日報記者:進入下半年以來,生產消費投資等數據都是在回落的,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紅利正在衰減,請問發言人對這種觀點怎么評價?另外,隨著我們改革的持續推進,下一步經濟走勢會是什么樣的狀態?謝謝。
劉愛華:謝謝你的提問。總體來看,在這個月的數據中,個別數據確實出現了一些放緩,但是我們觀察經濟要從多角度、多維度進行觀察,短期的波動經常會受到一些非經濟的因素,比如氣候、基數等方面的影響,它不一定能夠代表整體的趨勢。比如說最近兩個月,7月份和8月份,大家都知道的高溫多雨天氣對很多指標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高溫多雨的情況下,很多工業企業借此機會停產檢修,正常的生產經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對工業生產的同比增速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再有,剛才說到的居民消費價格這個月環比漲幅擴大,也同樣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比如說鮮菜,由于高溫多雨天氣,儲存成本上升,造成價格上漲。所以,我們判斷經濟形勢,不光要看同比增速,也要看環比增速,還要看累計的增速。從這些方面整體來看,8月份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生產需求比較穩定,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推進,質量效益繼續提高,應該講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是沒有發生變化的。
劉愛華:在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下半年有希望延續目前的發展勢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支撐因素:
第一,基礎是趨穩的。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下,今年以來,企業生產經營效益在持續改善,居民收入也在穩步提高,財政收入也比往年增速加快。這三個經濟主體的收入都是近年來表現最好的,這個局面應該說是非常難得的。微觀基礎的趨好為我們宏觀經濟的穩中向好奠定了一個非常穩固的基礎。比如說,從短期決定經濟增長的需求方面來講,消費需求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8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比較高的速度;居民收入比較快的增長,就會助推消費升級的態勢。再加上供給方面的質量和水平都在穩步提高,所以消費是有條件保持比較快的增長的。從投資來看,由于企業效益在不斷提升,再加上市場需求穩步擴大,這樣就增強了企業的投資能力、擴大了企業的投資空間。從外需來看,目前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再加上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保持外需的穩步向好也有個比較堅實的基礎。所以,從這三大需求來講,目前需求穩步擴大的基礎是越來越好、越來越穩固的。
第二,活力增強。在雙創的推動下,今年以來新主體繼續大量涌現,8月份新登記企業日均達到1.7萬戶,在去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另外新產業、新模式也在快速發展,1-8月份,全國網上商品零售額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9.2%,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更快,增長了52.9%。這些新動能的成長也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使下一步經濟增長走得更穩、更好。
第三,預期向好。我們剛才也說到了,8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是51.7%,連續13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是53.4%,持續處于比較高的景氣區間;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是處于比較高的水平。最近,國際社會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越來越強,很多國際機構都陸續上調了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所以從這三個方面來看,第一基礎更穩,第二活力增強,第三預期向好,短期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是能夠得到延續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