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9 19:18:39
在全國自貿區上市公司排行榜上,作為第三批掛牌的內陸自貿區,陜西自貿區憑借15家A股上市公司,取得了第二位的成績。這15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均實現盈利。從行業分布上看,陜西自貿區以深厚“硬科技”底蘊積累為基礎,包括了航天航空、設備制造等領域,此外,基于陜西省內,特別是陜北及關中西部地區豐富能源、礦產資源,還布局了陜西煤業、通源石油、金鉬股份等企業。
每經編輯 張瑩
在全國自貿區上市公司排行榜上,上海自貿區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陜西自貿區,位居第二位,擁有上市公司15家。
作為第三批掛牌的內陸自貿區,陜西靠什么拿下這樣的好成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注冊地在陜西自貿區內的這15家上市公司,均集中在中心片區。陜西自貿區中心片區總面積達87.76平方公里,涵蓋了整個西安乃至陜西發展最快最成熟的區域。比如,其中的高新功能片區,在戰略新興產業聚集方面,一直走在陜西的前列。
“硬科技”為基礎
陜西自貿區內的上市公司行業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陜西工業企業的特征。
以深厚“硬科技”底蘊積累為基礎,從細分行業來看,在航天航空、設備制造領域,分布了航天動力、晨曦航空、陜鼓動力、中國西電、天和防務等上市公司。此外,基于陜西省內,特別是陜北及關中西部地區豐富能源、礦產資源,還布局了陜西煤業、通源石油、金鉬股份等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醫學、陜國投A和環球印務三家公司,對豐富自貿區內上市企業行業類型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國際醫學,目前已實現零售和健康醫療雙主業并行發展。
煤炭行業當龍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陜西自貿區內,有6家公司總資產超百億。除表中列舉的TOP5以外,陜國投A以總資產101.93億元的身家位列第六位。
作為陜西自貿區A股上市公司總資產TOP1,陜西煤業以接近千億的總資產體量,成為陜西自貿區內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得益于國家煤炭行業“去產能”政策,2016年下半年及2017年煤炭市場的回暖。
煤炭價格漲幅明顯帶動陜西煤業營收大幅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陜西煤業今年上半年總營收增長了108.45%。
此外,公司內部機構調整、生產成本控制及鐵路運輸條件改善等因素,也成為促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增長的原因。較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陜西煤業凈利潤增長了2083.49%。
15家公司均盈利
陜西自貿區內注冊的15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均實現盈利。包括位于榜首的陜西煤業,共有有6家上市公司2017年凈利潤上億元,普遍實現了凈利潤增長。
3家上市公司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5%以上,分別為陜西煤業、藍曉科技和堅瑞沃能。得益于去年冬季供暖季到今年上半年煤炭價格的上漲,陜西煤業盈利狀況及股東回報能力均表現出色。
而藍曉科技在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凈利潤增長了115.41%,對新技術的革新應用是其較高股東回報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晨曦航空和中國西電的加權平均資產收益率亦大于3%。
注冊在陜西自貿區內的15家上市公司中,僅有兩家資產負債率高于50%,分別是電源設備制造行業的堅瑞沃能和通用設備制造行業的陜鼓動力。
沒有出現在資產負債率TOP5圖表上的其余上市公司中,專用設備制造企業達剛路機的資產負債率僅為13.06%。
制圖 鄒利 楊婧 每經記者 張瑩 每經編輯 楊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