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1 11:23:18
近日,由于京津冀地區污染擴散條件不利,南部地區已達到重度污染水平。據北京市環保局消息,北京市于2017年11月20日15時30分發布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此外,天津和河北也針對秋冬季工業大氣污染,以降低限產停產的啟動門檻、擴大限產停產范圍為主要方向,分別升級了污染應急預案。
每經編輯|李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編輯 陳適
進入秋冬季后,重污染天氣開始頻繁光顧,京津冀再次啟動預警。11月20日,據北京市環保局消息,北京市于2017年11月20日15時30分發布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北京市要求,相關單位加強施工工地揚塵控制,全市停止室外噴涂粉刷、護坡噴漿施工作業;加大對重點道路清掃保潔強度;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北京外,天津以及廊坊、衡水等河北省多地也陸續啟動的響應級別的空氣重污染預警。同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也已發布了新修訂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明顯升級。
京津冀多地啟動限停產措施
北京市環保局介紹,根據空氣質量預報和實時監測情況,目前,京津冀地區污染擴散條件不利,南部地區已達到重度污染水平,北京市受區域性逆溫、西南風傳輸及疊加本地排放影響,預計11月20日夜間至次日傍晚空氣質量將達到重度污染水平。依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2017年修訂)》規定,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于2017年11月20日15時30分發布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
具體要求包括:相關單位需加強施工工地揚塵控制,北京市停止室外噴涂粉刷、護坡噴漿施工作業;加大對重點道路清掃保潔強度;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同時,天津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工業企業按照“一廠一策”的減排要求,確保主要污染物總體減排30%以上。
為此,天津市列出部分重點行業減排要求,金屬加工業:鋁壓延加工業停產,鋼壓延加工業壓延工序停止生產;涂料制造業:生產溶劑型涂料的工序停止生產;家具制造業:使用溶劑型涂料的工序停止生產;鑄造行業:全部停產(包含電爐、天然氣爐);停止所有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業等。
此外,記者梳理發現,河北多地也已發布響應級別的重污染天氣預警,具體為:滄州(黃色)、衡水(黃色)、廊坊(橙色)、邯鄲(橙色)等。
從京津冀各地預警級別來看,相較于11月4日~7日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情況,此輪污染的程度較輕,持續的時間也較短。但是依據各地啟動的重污染天氣預警級別和對應的應急預案來看,為減輕霧霾,未來幾天京津冀多地仍將對一些重污染企業采取限停產的強制措施。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最近兩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來看,各地啟動得較為及時,同步性、協調性更強,對于減輕區域重污染天氣污染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圍繞限停產門檻升級應急預案
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力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業數量,壓實減排措施,基本做到涉氣企業全覆蓋。區域整體管控企業數量從去年的近1萬家增加到今年的5萬家左右。
今年11月,《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工業分預案(2017年版)》正式出臺。北京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綠色環保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制造業企業停限產響應級別從以往的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提前到黃色預警。
同時,按照新版預案要求,這次北京各區還重新制定了市級空氣重污染應急企業名單,并且比2016年一次性增加了500余家,總數達到712家之多。
今年10月,天津市發布《天津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對此前已修改多次的預案進一步修改完善,新版應急預案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對于限停產的門檻降得更低、限停產的范圍定得更大。
比如Ⅲ級響應措施中,此前的預案中要求“重點排污工業企業中除已達到燃氣排放標準的燃煤設施外,其余燃煤設施全部采取限產、加強管理等措施,確保二氧化硫、煙(粉)塵、氮氧化物排放量各削減20%或達到燃氣排放標準。”
但是,新版的預案中明確,全市工業企業按照“一廠一策”的減排要求,確保主要污染物總體減排30%以上。主要采取工業企業停產限產、提高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效率等措施;或以區為單位,安排區內工業企業輪流實施停產、限產、限排等方式實現減排要求。
此外,今年11月,河北省印發了《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指導意見》,在降低預警啟動門檻的同時,還制定了確定減排基數,細化減排比例等方案。比如:文件明確提出,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期間,河北傳輸通道城市全社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在黃色、橙色和紅色預警級別的減排比例分別達到10%、20%和30%以上,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比例應分別達到10%、15%和20%以上。藍色預警級別全社會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比例應達到5%以上。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紛紛做出調整,調整的趨勢就是啟動門檻更低,采取的減排力度更大,重污染天氣對于全年污染物濃度的“貢獻”很大,減少重污染天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具有積極意義。
“為了更大落實預案的措施,下一步應加強減排的公開性、透明性”,馬軍說,對于一些企業是否真正落實了限停產的措施,應該要求其公開相應的生產、排放信息,便于加強監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