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9 18:24:15
近日,A股上市公司陸續公布2017年度“成績單”,游戲類上市公司的“并購喜與憂”又一次浮出水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盤點后發現,奧飛娛樂和冰川網絡的經營業績下降,均與主營游戲的收入下降有較大關系。因而,從資本運作的角度來看,可謂是“成也并購敗也并購”,而從公司業務的層面來看,則是“興也爆款、衰也爆款”。
每經編輯|丁舟洋 王禮迪
每經記者 丁舟洋 王禮迪 每經編輯 杜蔚
靠爆款游戲迅速火爆的公司不少,而隨爆款退燒利潤大幅下降的公司亦不少。
三月,A股上市公司預報2017年年度業績之際,游戲類上市公司的“并購喜與憂”又一次浮出水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盤點后發現,從資本運作的角度是“成也并購敗也并購”,而從公司業務的層面來看,則是“興也爆款、衰也爆款”。
其中奧飛娛樂和冰川網絡的經營業績下降,均與主營游戲的收入下降有較大關系。奧飛娛樂公關總監王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游戲和電影的投入很大,我們之后會采取輕資產的方式做游戲,減少成本風險。”
圖文無關 圖片來源:東方IC
冰川網絡:端游的“七年之癢”
作為上市僅一年半時間的“冰川網絡”,其成熟的端游產品《遠征》《龍武》為其登陸資本市場立下汗馬功勞。
《遠征》是2010年的老游戲,能運營到今天已經屬于比較成功的網游了。時間是游戲最大的敵人,隨著推廣力度、新增注冊賬號數、下降充值金額的連鎖下降,該游戲的營收從2013年2.56億元逐年減少到了2016年的1.53億元。而到2017上半年,《遠征OL》實現營收不到6000萬元。
在《遠征》的游戲收入減少的年頭,好在2013年推出的《龍武》助力,從而實現了業績增長。尤其是2015年末冰川網絡遞交《招股說明書》時,《龍武》憑借1.89億元的營收幫助公司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當年冰川網絡營業收入為3.70億元,歸母凈利潤1.72億元,同比上年均有增長。
《龍武》和《遠征》一直是冰川網絡的主力游戲,連續三年占營業收入的80%~90%左右。然而到了2016年,在《遠征》收入持續減少的情況下,《龍武》的收入也開始減少,冰川網絡由此進入了業績下降階段。
冰川網絡官網截圖
根據該公司披露的2017年業績快報,2017年冰川網絡實現營業收入2.9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2.18%;凈利潤1億元。
快報指出,業績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移動游戲市場的興起對端游市場產生了較大沖擊;公司成熟端游產品《遠征》《龍武》運營周期的延長,流水、營業收入同比出現下降;產品研發投入人力增加。
冰川網絡2016年大規模推廣的《不敗傳說》開始逐漸發力,到2017上半年已經成為了公司營收的第三主力,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3.82%。在游戲更迭之際,在推出新作上還有什么打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冰川網絡并發送采訪提綱,冰川網絡方面回應稱,近年來端游產品呈現少而精的特征,端游比起手游更能給客戶帶來沉浸式的體驗和玩法。
接下來公司將充分把握端游市場回暖的機會,不定期推出新資料片延長成熟端游產品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加大新產品研發進程。
奧飛娛樂:爆款《雷霆戰機》難以復制
據奧飛娛樂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凈利潤約為8200萬元,較去年同期劇跌83%,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為:第四季度上線的潮流玩具業務未達預期;影視投資業務虧損;以及游戲業務未達預期。
2014年,奧飛娛樂的泛娛樂業務借助游戲實現快速增長,已經上升為公司第二大營收板塊。當年《雷霆戰機》占據Apple Store(蘋果商店)免費榜和暢銷榜榜首超過一個月,上線一年內穩定占據暢銷榜前五名,累計注冊用戶量超過1億。
《雷霆戰機》這款簡單的射擊類手游竟在當年成為全網爆款,幫助在2013年年底剛開始布局手游的奧飛娛樂“開門大吉”。奧飛娛樂2014年游戲業務收入3.08億元,毛利率高達85.09%。
“游戲本身很好,我們又和騰訊合作。”在復盤《雷霆戰機》成為爆款的原因時,王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彼時微信尚在用戶推廣的階段,《雷霆戰機》與微信可謂互相成就、共同獲益。“是天時地利人和。”
而根據今年2月奧飛娛樂發行債券時的公告顯示,2015 年游戲類業務收入的下滑是因為公司“未推出市場人氣突出的游戲所致”;2016 年度游戲類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較上年度下降 39.46% ,主要為《雷霆戰機》游戲收入減少。
2017上半年奧飛娛樂游戲營業收入繼續大幅下降,“《雷霆戰機》的收入減少”則成了兩次下降的主因。昔日促成業績增長的功臣,如今成了業績下降的“背鍋俠”。
“我們很清楚《雷霆戰機》的成功難以復制到別的領域。”王蘭說,“《雷霆戰機》收入下降與公司對這個項目的預期是一致的,公司沒有指望一個游戲長期源源不斷提供業績動力。”至于如何應對單款游戲對公司造成的業務波動,王蘭表示,“我們的收入結構會更務實,回歸主營業務,用輕資產的方式做游戲,減少成本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