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11 16:28:07
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已受邀參加6月18日由上海電影集團、每日經濟新聞、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屆時,任仲倫將同與會嘉賓們直面問題、探討未來……歡迎大家到現場聆聽。
每經記者|丁舟洋 每經編輯|杜蔚
6月9日早上八點,正是上海國際電影節開放電影票購買的時刻,片單包含了日本的《小偷家族》、英國的《冷戰》、瑞典的《假面》等各大電影節的獲獎影片。第二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的報名也如火如荼,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規格最高的金爵論壇之一,本次論壇邀請到十多位來自財經界和影視界的掌門人坐鎮,也吸引了天風證券、長江證券等券商組團參會。(點擊“峰會報名”即可參會)
第一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盛況空前,上海電影集團與每日經濟新聞、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再次攜手,帶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第二季”。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已受邀參加6月18日由上海電影集團、每日經濟新聞、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
▲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本人供圖)
上海電影集團在公眾視野中出現的并不多,其董事長任仲倫一向行事低調,加盟上影十五年,他帶領這家老牌電影廠上海電影集團扭虧為盈,并在2016年時成功IPO實現上市。2017年、2018年,影視圈紛擾不斷,大家有驚喜、有失落、有信心也有迷茫。在此時刻,從影數十年的任仲倫將同與會嘉賓們直面問題、探討未來,這必是一次辨明方向、凝聚共識的論壇,將在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一個難忘的注腳。
扭虧為盈,上影集團靠的是產業鏈
任仲倫2003年進入上海電影集團的時候,整個集團負債率高達70%,單位虧損總額加起來有3500萬元。任仲倫說他的第一周,主要是借錢和討別人欠上影的錢。上影窘境的轉變,發生在任仲倫去了國外考察之后。在國外,任仲倫充分認識到了版權和產業鏈的重要性。
1921年成立的上影集團,積累了非常多的版權片。800多部的故事片版權,500多部美術片版權。從版權這棵搖錢樹上搖出真金白銀,是上海電影集團擺脫虧損的第一步。而真正實現了上影扭虧為盈的,靠的是產業鏈。
▲任仲倫在第一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發言(每日經濟新聞攝影)
任仲倫認為世界著名電影集團都擁有自己的產業鏈,強大的制片公司與院線公司互為支撐,形成了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在得出這個結論后,任仲倫從美國回來,就下定決心要打造產業鏈。這之后,上影不僅拍電影,同時還融資建電影院、發展院線。
至今為止,在任仲倫的主導下,上影集團初步形成了以電影電視制片、發行放映、技術服務、媒體傳播、拍攝基地和電影教學等相互支撐的完整產業鏈,在電影領域實現了全面開花。
說起當下中國電影的現狀,任仲倫出席2017年第一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時曾提及:“(中國電影)從八十幾部到八九百部影片的增長,我們的生產力是不夠的,生產力的儲備也不夠,生產力核心中制作作品的能力不夠。尤其是制作能力遠遠大于創意能力,而把創意通過制作(實現)是比較難的。”
上影集團通過與外界的廣泛合作,成功實現了公司產業鏈的拓展。
建設電影強國,必須做強大的電影企業
任仲倫說,“從上影的角度來講,我來的五年做了三個字——產業鏈,十年做了三個字——產業鏈,我們只做三個字——產業鏈。從集團角度講,從上影角度講,我講東方不亮西方亮。”
立足產業鏈,任仲倫掌舵下的上影集團并未把合作局限于國內的企業,同時把產業鏈的觸角伸向了國外。在2017年1月19日時,上影集團宣布了與派拉蒙影業達成了三年的合作協議。
上影集團與國外的合作,意圖不僅只是拓寬產業鏈,也是想要學習。在2017年第一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任仲倫曾說過:“合作是中國電影從大國向強國發展必然的戰略。我們對國外先進的制作經驗、技術和工業的經驗應該有比較謙遜的態度,應該學習。”
2018年6月18日,第二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即將在上海舉行,任仲倫將再度出席峰會。峰會前期,每日經濟新聞向各個發言嘉賓要一句話,來開宗明義亮出自己的觀點,任仲倫的話是——建設電影強國,必須有強大的電影企業。
新時代新使命,作為產業主體,唯有龍頭電影企業倍加用心、倍加團結、倍加努力、倍加創造,才能交出一份亮麗的電影答卷!
在峰會上,就中國電影制作、技術及工業化發展方面,任仲倫又將提出怎樣全新的觀點和建議呢?他的產業鏈之夢在中國電影市場中又會如何發展?歡迎大家到現場聆聽。(實習生張玉路亦對本文有幫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