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2 23:33:37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謝欣
近期A股市場低迷,私募基金陷入規模縮水、產品難發的困境。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證券私募管理規模連續4個月縮水,共計減少614億元。另外私募發行產品也大幅下降,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6月,私募發行產品合計119只,創近三年來新低,其中股票型基金產品合計67只,發行規模4億元,這也是近三年來私募股票策略基金首次發行數量下降到兩位數。
今年A股市場低迷,不少個股股價創出多年以來新低,私募基金也遇到產品發行困難的局面。近期有私募人士在朋友圈表示,今年不少個股都創新低,此時在低位發產品,為投資者賺錢的概率更高。但實際情況卻是,今年發行新產品太難了,不少私募單只產品規模大幅下降,從渠道反饋的情況來看,發行2000萬元都很困難。而也有券商機構部的工作人員表示,今年不是知名私募的產品不好賣,除非是自帶流量的明星私募。
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6月,私募發行產品合計119只,較今年4月份的1166只私募產品,下滑幅度超過了89%。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份之前,私募新發行產品數量均保持在1000只以上。而今年6月份合計僅發行119只私募產品,創出近三年以來新低。發行規模合計40.8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合計67只,發行規模4億元,這也是近三年以來私募股票策略基金首次發行數量下降到兩位數。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員白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在金融監管趨嚴、金融去杠桿的情況下,再疊加資管新規的實施導致銀行委外資金大幅減少,直接導致一些私募新產品無法發行或達不到預期募資額度;二是股市在上半年出現幾次大的調整,國內債市頻頻爆出違約事件,風控不完善的私募凈值虧損較大。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成立的2680只私募產品中,有1154只凈值低于1元,這也是新產品發行量大幅下降的原因。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不斷下跌,證券類私募在煎熬中度過了上半年,上半年的成績自然也好不到那里去,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大部分股票策略私募都是虧損的,甚至不少私募基金遭遇清盤危機。據格上理財統計,今年前5個月共有3373只證券類私募產品清盤,去年同期有1992只產品清盤,清盤數量增長近七成。另外,今年以來還有1030只私募提前清盤。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合計3733只股票策略私募產品收益為負,其中1130只產品收益在負10%以上,更有336只產品收益在負20%以上。另外,去年不少新發行的私募基金大多數凈值都在“水位線”以下。A股市場低迷,私募基金也面臨產品規模縮水的困境,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證券私募管理規模自2月起連續4個月縮水,共計減少614億元,5月底管理規模為2.55萬億元。
對此有私募人士指出,在嚴監管的情況下,再加上市場本身不斷創出新低,市場沒有賺錢效應,因此不虧錢成為私募的首要目標。為了不虧錢或少虧錢,不少私募積極降低倉位、精選個股。鉅陣資本高級策略分析師郭偉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在6月中旬進行了較大的減倉操作,目前倉位處于較低的水平,仍在等待抄底的時機”。
伊洛投資基金經理冀爍文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我們的倉位一直保持較低,操作上具有較好的主動性。近期市場走出了震蕩下跌走勢,著眼于中長期來說,市場的單邊下跌往往醞釀不錯的投資機會。對于短期來說,市場趨勢下行,市場參與熱情不高,熱點持續性一般,市場指數仍需等待進一步的企穩。對于被市場錯殺的具有良好的業績穩定性或者較高成長性的優質個股,會逐步考慮適當有序建倉或者加倉。但在市場完全企穩前,倉位仍會進行科學控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