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5 20:01:48
《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要求,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變預算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旭
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動政府效能提升,加快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其中,“全覆蓋”指的是,將績效管理覆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并延伸至政府投融資活動。
對此,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王澤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意見首次提出預算績效管理要覆蓋“四本預算”,較過去只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績效評價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收入要重點關注收入結構、征收效率和優惠政策實施效果,支出重點關注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等相關規定,將促進區域財力協調配置和均衡發展,助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前財政預算管理情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對此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績效管理尚未覆蓋所有財政資金、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一些領域財政資金低效無效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意見要求,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意見從三個維度體現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內涵。一是全方位。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形成政府預算、部門和單位預算、政策和項目預算全方位績效管理格局。
二是全過程。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各環節,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對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實施事前績效評估,強化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做好績效運行監控,開展績效評價,加強評價結果應用。
三是全覆蓋。將績效管理覆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并延伸至政府投融資活動。
意見強調,積極開展涉及一般公共預算等財政資金的政府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績效管理。
績效評估如何開展?評估哪些內容?對此意見明確,績效目標不僅要包括產出、成本,還要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績效指標。
根據意見,各級財政部門建立重大政策、項目預算績效評價機制,逐步開展部門整體績效評價,對下級政府財政運行情況實施綜合績效評價,必要時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
意見強調,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責,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曹堂哲向記者表示,這是一項重大突破,“績效責任”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中央文件中,包括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責任,也包括對績效結果進行追究的責任。
王澤彩向記者分析認為,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是預算管理的責任主體,特別強調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將進一步倒逼各級政府和部門單位牢固樹立“績效意識、責任意識”。
意見要求,大力推進績效信息公開透明,主動向同級人大報告、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人大和社會各界監督。
2017年地方預算績效信息公開已取得一定進展。目前,所有省份均已開展績效目標編制工作,一半以上的省份覆蓋所有省本級部門項目支出,如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貴州、云南、陜西、青海等。
另外,一些省份率先將績效目標編制范圍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湖北、海南、云南、廣西等省份已經覆蓋所有省直部門或一級預算單位,上海、廈門也選擇部分部門開展試點。
具體來看,廣東省是我國最早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省份,2004年以來報送人大審議的預算績效信息范圍逐年擴大。比如,2017年向省人大報送的部門預算500萬以上項目支出績效目標達到1500多項、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總體績效目標48項、省級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資金總體績效目標140項。此外,2004年以來,廣東省財政一直將所有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報告抄送省人大財經委和預算工委,并在省人代會上隨同預算報告一起供省人大代表查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