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2018-10-03 13:40:41
國慶假期,“花錢買知識”成了假日里不少人的新選擇。數據顯示,最受用戶喜歡的付費內容是金融財經、教育培訓和消費理財。
國慶假期,除了吃喝的花銷,文化消費也少不了,“花錢買知識”成了假日里不少人的新選擇。
哪些人最愛為知識付費,大家買的又都是什么樣的內容呢?
“買知識”成消費時尚
財經和教育類內容受追捧
張蕾是武漢一名大四的學生,近期,她花了199元買了一套英語口語的網絡課程,為求職做準備。
消費者 張蕾:零碎的時間可以利用到,而且比線下要便宜很多,也不用到處跑,會方便一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知識付費的用戶已經接近1.88億人,像張蕾這樣的年輕人,最愛購買的是實用型、售價在200元以下的課程。而對于職場人士來說,網上付費的內容不僅能節省時間,也滿足了提升自己的需求,北京的耳爾就是一位“購課達人”。
消費者 耳爾:一個聽書的欄目,然后買了會員,可以用很少的時間了解很多書,包括孩子的寫作課和一些數學課,還有孩子的英語課,其實都買了。
最多時候,從文學、歷史、金融,到孩子的學習方法,耳爾曾經一次購買過十多個付費內容。買多了,耳爾也總結出了一些消費妙招,那就是不要光看推薦詞,還是要試聽、試看里面的內容。
消費者 耳爾:有一些是干貨特別多,只聽了兩節課,他會留大量的作業,每一集里說的東西特別多,得下去自己學習來消化,這個課特別值,因為才99塊錢。
《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知識付費用戶的年齡層主要分布在21到40歲之間,最受用戶喜歡的付費內容是金融財經、教育培訓和消費理財。從輸出形式看,70%為音頻類產品,因為用戶更容易在公交、地鐵中,使用碎片化的時間。
優質內容生產者迎來春天
平臺分享流量紅利
付費買知識越來越流行,也催生出了一些熱門的課程,這些內容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網絡付費內容生產者 鐘平:漢語跟英文,很多時候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關于About跟中文的這“關于”都是一樣。
正在直播講課的鐘平,不少消費者都叫他“教英語的數學老師”。之所以有這樣稱呼,不僅因為他曾經確實是數學老師,更因為他擅于用數學公式分解英語句子,通過講清語言背后的邏輯、詞句的來源,讓大家明白語言“為什么這么說”。
網絡付費內容生產者 鐘平:每一種語法,比如介詞,它的道理和原因是什么?這個邏輯是什么?沒有任何人是會抗拒這種原因和道理的,因為老師的本質就是解惑,直播形式出現了,在車站里面也講過課,度假的時候,在海邊沙灘上也講過課,只要是有信號我就可以講課。
顛覆傳統學習方式,實時交流、輕松的課堂氛圍,這讓鐘平的課程上線不到兩年,付費用戶就接近20萬。
優質的內容制造者擁抱互聯網,并不僅僅是把傳統課堂搬到網絡平臺。要想讓用戶為知識付費,除了內容本身,實時互動的彈幕、視頻小窗等等都是吸引消費者付費的賣點。互聯網成就了有知識的個體,內容創造者也回饋給平臺流量紅利。
網易有道在線教育市場總監 張斌:從自己的數據來看,去年應該就實現了530%這樣的快速增長。去年大概有20多個老師,實現了單月收入破百萬。
知識付費內容升級
將成行業“新引擎”
迅猛發展的知識付費行業,也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而走到了第五個年頭的知識付費行業,也在資本的助推下,開啟了內容和技術手段的升級。
徐英是一家知識付費創業公司的負責人,兩年前,當知識付費剛剛興起時,徐英將一些行業專家的觀點制作成音頻產品,在網絡上傳播,獲得了上千萬的點擊量。但是如今,說到內容制作,徐英認為行業已經迎來拐點。
某知識付費企業負責人 徐英:現在,內容制作的標準越來越高,用戶的需求越來越高,現在更多是團隊化、系統化地去呈現知識。
內容更加優質,才能讓越來越多消費者付費。與此同時,簡單的音頻收聽、視頻觀看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一些智能硬件等技術手段的創新將加速知識付費行業的升級。
網易有道在線教育市場總監 張斌:這個APP直接就能記錄當時所做的各種選項和自己完整的手寫筆記,比如,交完卷之后,它會自動進行批改,每道題都會有特別完整的解析。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資本看中知識付費行業的市場,在資本和用戶需求的助推下,知識付費行業將開啟內容和技術新一輪的更新迭代。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劉興亮:大家對精神方面的訴求越來越多,未來可能還會有VR、AR這種東西結合起來,內容會是豐富多彩,不管形式多豐富多彩,核心還是在于信息和知識這兩類。
中國科學院大學法律與知識產權系主任 李順德:作為技術手段當然要不斷提高、不斷發展,這樣才能用更多的技術手段去支撐這個產業的發展,但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更好地加強法律保障,適應技術發展的需要。
來源:央視財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