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7 11:55:20
上市能在一定程度上打通融資渠道,但上市之后也并不意味著一帆風順,海倫堡需要認清即將面臨的現實問題。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林菁晶
籌備多年,海倫堡最終還是邁出了上市的關鍵一步。10月22日,海倫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加入內房赴港上市的陣營中。
臨近年末,房企融資環境進入“寒冬”期,如海倫堡能夠順利上市,將趕上內房赴港上市的“末班車”,也將成為繼正榮、弘陽地產、美的置業以及大發地產后,2018年登陸港交所的第五家內房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8年是內地中小房企集中赴港上市的一年。
房企A股上市遲遲不見進展,轉戰港股已經成為內地房企上市的主要渠道。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除去已經成功上市的正榮、弘陽地產、美的置業以及大發地產,目前還有包括海倫堡、恒達集團、銀城國際、德信中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融資寒冬下,融資難度增加,成本上升,赴港上市成為內地中小房企拓寬融資渠道,緩解資金壓力的重要方式。海倫堡披露的招股書顯示,融資將用于擴張收并購、開發現有物業以及一般營運資金三大用途。
據了解,海倫堡早在2015年就已啟動上市計劃,海倫堡內部人士早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8年海倫堡有機會就上市。
這意味著2018年上市早在海倫堡的計劃之中。但隨著股市大行情轉冷,海倫堡等待三年的時機或許不是最佳的機會,又為何選擇在此時遞交申請?
中原地產廣州項目部總經理黃韜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上市確實不是很理想的時機,融資較為困難。從房企角度看,現在上市確實也很晚了,上市融資在節點上沒有太多的利好,但是上總比沒上好。
香港中原金融集團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嚴高樂認為,在樓市和股市寒冬下,又有美的置業上市首日破發的先例,海倫堡此時上市應該是做了權衡的,財報等各項工作準備妥當,同時考慮大環境的變化,如再晚幾個月可能真的沒辦法上市。
上市能在一定程度上打通融資渠道,但上市之后也并不意味著一帆風順,海倫堡需要認清即將面臨的現實問題。嚴高樂指出,目前破發在港股發生概率較大,海倫堡如果遭遇破發以及融資量受影響等問題,融資低于預期下將如何分配資金保持穩定的擴張和正常營運,這是海倫堡需要考慮的。
資料顯示,海倫堡是廣州老牌的房企,于1998年開始在廣東省開展業務,近些年進入快速擴張階段,截至2018年8月31日,海倫堡共有112個處于不同開發階段的項目或項目階段,總建筑面積約2340萬平方米。
克而瑞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海倫堡的流量銷售金額分別為185.7億以及351.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018年,海倫堡業績依然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截至2018年9月底,海倫堡流量銷售金額330.1億元,排57名。
海倫堡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海倫堡2018年的內部目標是500億元。據此,2018年剩下3個月時間,海倫堡還有近170億元業績需要完成。在樓市寒冬下,海倫堡第四季度承受著一定的業績壓力。
據海倫堡相關負責人透露,2016年開始海倫堡啟動戰略升級,通過產融結合、多輪并進的方式實現企業的快速規模化,沖刺三年千億的業績目標。
從目標制定來看,海倫堡顯得較為積極,2016年的銷售金額都不到200億元,三年沖千億著實壓力凸顯。
關于目標規模增速提速,海倫堡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規模是基本的指標,考慮到資本市場融資、行業排名的影響力、生存空間等因素的影響,百強以外的房企很難拓展資源,海倫堡希望在短期內實現規模的快速發展。
海倫堡招股書透露,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以及2018年6月30日,其未償還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總額分別為人民幣83.61億元、128.74億元、205億元及243億元。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以及2018年6月30日,其凈債務權益比例分別為128.0%、69.4%、83.4%及103.1%。
同時,招股書顯示,截至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海倫堡控股擁有的現金分別為12.8億元、24.69億元、45.96億元及51.55億元。
相對于大型房企,中小房企敏銳度不夠,在市場好的時候跟隨大勢展開規模競爭,當市場向下,高負債和現金流或將成為中小房企能否穿越周期的關鍵。
嚴高樂表示,資本寒冬下,現金比負債表更重要,負債表重要性高于資產報表,現金流安全、負債良性,土地儲備以及項目布局好的標的是資本市場比較認可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