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0 12:32:36
每經編輯 李凈翰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1月9日,瑞典電視臺報道,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9日出臺臨時禁令,叫停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10月20日在5G頻譜拍賣中限制華為的附加條款。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晶攝
行政法院稱,由于此決定給華為權益帶來影響,華為有權對該決定提出上訴。行政法院進一步指出,因目前案件結果不明朗,決定頒發臨時禁令,暫停適用頻譜拍賣決定中有關華為的部分。
10月20日,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發布5G頻譜競拍條件稱,電信運營商不能使用華為的產品。華為于11月6日對PTS的決定提出上訴,包括申請臨時禁止令。
行政法院宣布的是臨時禁止令,但仍未就華為的實質陳述做出判決。
瑞典郵政電信管理局(PTS)9日發布公告,原本在10日進行的頻譜拍賣將推遲,將分析行政法院的裁決,審查盡快可以進行拍賣的可能性。
華為此前針對瑞典打壓提出上訴
據中國經濟周刊此前報道,10月20日,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止參與5G頻譜拍賣的瑞典電信企業使用華為或中興公司的5G設備,正在使用的設備則必須在2025年初之前完成更換。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0月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作出回應:對瑞方的決定表示強烈不滿。瑞方這一做法有悖于瑞典奉行的自由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經濟原則,也違反了國際經貿投資規則。
10月21日,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也在使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在瑞典經營20多年來,一直遵守瑞典的法律法規,瑞方的決定是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動用行政手段和國家力量排斥、打壓特定中方企業,違反了市場經濟和自由競爭原則。市場開放應該是相互的,如果瑞方在5G建設中將中方特定企業排除在外,那不可能沒有后果。
北京時間11月6日,瑞典華為發表聲明稱,瑞典華為于11月5日對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 (PTS)10月20日通過的行政決定提出上訴,要求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發布臨時禁令,立即停止執行此行政決定,并撤銷該決定中關于華為的限制性要求。
國際問題專家:瑞典的“中國賬”算明白了嗎?
據光明日報客戶端,一位國際問題專家撰文表示,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禁用華為設備和技術將使得瑞典多支付33億至350億瑞典克朗的額外成本。華為北歐分公司總裁肯尼思·亨里克森指出,排除華為的設備亦不意味著瑞典能實現“安全網絡”的愿景。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與此同時,歐洲的通信產業也對于打壓華為政策造成的成本增加怨聲載道。歐洲權威市場研究機構CCS Insight公司研究部主任本·伍德分析指出,瑞典政府的有關禁令限制了網絡運營商的選擇,阻礙了電信設備市場競爭,并且將遲滯歐洲5G部署的進度。歐洲競爭電信協會也大力譴責出于地緣政治原因對中國5G供應商實施任何禁令,警告排除特定供應商將損害消費者及電信行業的利益,打擊市場內部凝聚力,不僅將嚴重制約歐洲5G網絡建設步伐和科技創新能力,還會對歐洲經濟社會的復蘇和發展帶來廣泛而深遠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瑞典此舉也是對中瑞乃至中歐經貿關系基本共識、原則及設想目標的嚴重破壞。改革開放以來,包括瑞典在內中歐雙方在相互開放、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實現共贏與繁榮,宜家、沃爾沃、愛立信等瑞典企業都是得益于中國市場獲得長足發展。同時近年來歐盟機構也多次強調的“對等原則”和“公平競爭環境”,而瑞典此舉正是與中歐增強相互開放、市場對接共同應對后疫情危機經濟挑戰的大合作方向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正如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擲地有聲地表態,市場開放應該是相互的而非單方面的,瑞方在5G建設中將中方特定企業排除在外,不可能不承擔后果。有分析稱,中方若反制,一些在中國5G市場得利頗豐的通信企業,將首先受到沖擊。據悉,愛立信2020年前三季度的增長引擎就是中國市場。就在10月21日,愛立信首席財務官梅蘭德爾還在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中國大幅鋪設5G網絡是這個季度我們業務的最大增量動能”,目前,愛立信從中國3大通信服務商均獲得了技術采購訂單。
在華享受著巨大收益紅利的瑞典政府,若因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做出逆潮流而動的決定,勢必在“相互對等”的原則下接受應有的后果。這本“中國賬”,瑞典相關企業及政府機構,真的算明白了嗎?
編輯|李凈翰?王嘉琦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央視新聞、中國經濟周刊、光明日報客戶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