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人物

每經網首頁 > 商業人物 > 正文

寧德時代黨委第一書記孟祥峰:碳中和下電池儲能市場空間非常大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16 22:49:16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實習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成為行業共識,不過,如何發展儲能技術以維持電網穩定性也成為焦點問題。

9月16日,在清華五道口“碳中和經濟”論壇上,寧德時代黨委第一書記孟祥峰表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電網的穩定性是需要大量的靈活性資源?,F在即使把全國具備條件的抽水蓄能全部開發,這個缺口仍然很大。”

據孟祥峰介紹,“到去年年底,電化學儲能整個的裝機量大概是3個GW,換算成功率大概是1.5個GW。從碳中和的角度來看,大家預計到未來電池儲能的需求大概是1400GW,1400GW和去年的1.5GW大概是1000倍的關系,所以空間是非常大的。”

既然空間這么大,技術儲備和資源儲備是否足夠?

在技術上,孟祥峰表示:“電池和石油不一樣,它是技術依賴型,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讓電池的性能、效率、成本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現在對電化學的未知遠遠大于已知,技術進步還是很大的,成本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在資源上,孟祥峰表示,“鋰、鈷、鎳這些資源,從儲量來看夠全球的車輛全部實現電動化,而且儲能對電池的需求也是足夠的?,F在的問題是快速發展材料的開采、提取,這種產能跟不上,是短期的供給緊張,資源的儲量是足夠的。其次,鋰電池和石油不一樣,石油是消耗品,燒掉就沒了,不可再生。鋰電池或者電化學是一種能量存儲介質,自己只會有性能的衰退,資源不是消耗掉的。”

此外,孟祥峰指出,現在對報廢鋰電池的回收利用效率很高,“像鋰、鈷、鎳這三種金屬回收率在90%以上,鈷和鎳可以達到98%、99%。所以資源到了一定的階段,通過回收利用都可以支撐后續新增量的需求。”

談及鈉離子電池的未來發展,孟祥峰表示:“鈉離子電池里面用的資源沒有稀缺資源了,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建立原材料的供應體系。技術原理打通了,整個原材料生產加工工藝也打通了,主要是上量的問題。鈉離子電池明年會有一條線生產,未來也會作為儲能的重要技術路線,因為它更安全、成本更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寧德時代 孟祥峰 碳中和 電池儲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一区 | 亚洲精品中文无线乱码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 日韩艳情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