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4 18:40:5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2年以來,權益與固收兩大類資產都沒了賺錢效應。不過,Choice數據也顯示,在可對比的28家券商資管業務中,超七成實現了規模增長,但仍有券商資管業務在今年一季度期間規模縮水了40%。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 攝圖網_501998651
伴隨券商資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持續進行,以及公募基金一季報的披露完成,券商資管公募業務的進程也已呈現在投資者眼前。
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末,42家券商資管公募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不足萬億元,為8166.0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2年以來,權益與固收兩大類資產都沒了賺錢效應。不過,Choice數據也顯示,在可對比的28家券商資管業務中,超七成實現了規模增長,但仍有券商資管業務在今年一季度期間規模縮水了40%。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28家券商資管業務中,依然只有東證資管、財通資管和中銀證券三家資產管理規模位居千億元級別。
細看之下,券商資管公募業務管理規模的前三名排名已發生了變化。東證資管仍以超2300億元的管理規模位居榜首。財通資管資產管理規模增長了120多億元,達到了1247.42億元,超越中銀證券排在了第二位。相關數據顯示,財通資管的資產管理規模也突破了千億份,達到了1153億份。
隨著公募化改造大集合產品相繼發行落地,券商資管總體規模整體呈現上升趨勢。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末,42家券商資管公募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為8166.02億元,尚不足萬億元。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期間,在可對比的28家券商資管業務中,共有17家券商資管業務管理規模實現了同比增長,占比達到七成。
具體來看,光證資管、財通資管和國君資管這3家的公募業務管理規模增長金額都超過百億元。另外,中泰資管的規模同期也增長了90多億元,同比增長幅度超過50%。從增長幅度來看,方正證券和太平洋證券的公募業務規模同比增長幅度也都超過50%。
值得注意得是,今年1月份,方正證券旗下新增了貨幣型基金方正證券現金港貨幣。截至2022年3月31日,該基金資產規模約為91.6億元。目前太平洋證券旗下共有兩只大集合完成了公募化改造,其中太平洋證券30天滾動持有債券成立于今年4月1日,其資產管理規模上漲主要來自于太平洋證券六個月滾動持有債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在今年一季度期間份額和凈值的雙增長。
相對于大多數券商資管規模的整體上漲,廣發資管的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卻有所下降,縮水幅度環比超過40%。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廣發資管公募業務共有8只基金,公募資產份額為85.82億份,資產管理規模總計為66.394億元,已不足百億元。相較去年年底,廣發資管公募資產份額縮水超30%,資產規模縮水超過42%。
從產品上看,今年一季度期間,廣發資管并沒有新改造的公募產品亮相。不過今年3月中旬,廣發資管宣布改造不到半年的廣發資管睿利3年定期開放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提前終止合同進行清算。
2021年10月,廣發資管睿利3年定開債正式完成公募化改造,該產品為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大集合產品),以3年為一個運作周期,每個運作周期以封閉期和受限開放期相交替的方式運作。而該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2021年四季報顯示,報告期末總份額26.28億份,資產凈值共25.75億元。同時,基金經理也在同期的報告中表示,組合持倉中部分地產債受行業沖擊較大,估值受到拖累,導致凈值出現較大波動。
與此同時,伴隨廣發資管旗下多只公募產品一季報的亮相,廣發資管旗下多只產品也經歷了較大的贖回。Choice數據顯示,廣發資管昭利中短債一季度期間份額縮水超40%,廣發資管平衡精選一年持有混合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份額從一季度末的15.9007億份降至10.833億份,縮水超過30%。廣發資管乾利一年持有期債券C類的份額也是出現了明顯下降。
在對旗下大集合產品進行改造的同時,券商資管也在積極準備申請公募牌照,為公募基金業務做準備。
券商資管向主動管理業務轉型、申請公募基金牌照過程中,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與集團已有的公募基金公司如何錯位發行一直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不管是零售還是機構,我們都要做。公募基金這塊業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某券商資管人士在微信上向記者表示。
此前,中信證券在2021年業績說明會議上表示,新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與原有的資產管理業務相比,主要變化是監管相關政策落地后,將積極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對完善養老金產品體系、大集合產品未來的進一步發展、設立第三支柱產品都是非常有利的。未來資產管理業務還會發揮機構委托方面的優勢,同時在公募基金產品、養老金、第三支柱這些方面都有比較大的發展機遇。
相較于中信證券的資產管理部轉型為資產管理公司,華夏基金的發展也有自己的特色。華夏基金目前服務個人客戶超過1.5億戶,在零售業務方面具有優勢。中信證券資管則主要是機構客戶以及高凈值客戶為主,超過50萬戶,在機構業務以及高凈值方面,中信資產管理非常有優勢。
廣發證券在2021年業績說明會上指出,資管業務是廣發證券的優質業務。從易方達、廣發基金的發展結果來看,廣發證券在開展資管業務上有較好經驗,對資管公司未來的發展在集團內部定位上和廣發基金有錯位考慮,如果資管公司能放開公募資格申請,公司也會積極申請公募資格。
興業證券2021年業績說明會上,則清晰地給出了興證資管未來的定位:近兩年公司加大興證資管發展和轉型力度,首先明確了興證資管定位,以固收+作為未來發展主要方向,和興全基金以權益+為主的方向相區別,使得在整個集團層面擁有了固收+到權益+的產品鏈,根據客戶不同需求,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產品服務。從發展路徑看,當前以富裕階層和機構客戶作為目標客戶,同時積極做好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工作,抓住這個契機做大規模。
今日接受電話采訪的滬上某券商資管人士指出:“各家券商資管背后的資源稟賦不同,可能最終在定位上也是不同的。個別券商資管零售端做得比較好,但是大多數還是可能更偏向機構業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