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18 20:31:59
《哪吒2》里有這樣一句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 《哪吒2》的成功,恰好說明了成都可以成就年輕人的夢想。從“少不入川”到“少必入川”,不止文創產業的從業者,而是來自千行百業、百花齊放。
每經記者|肖純 每經編輯|劉艷美
哪吒,又激起了一圈漣漪。
5月18日,哪吒突然“躍”上成都很多地標建筑,震撼的視覺效果吸引來無數駐足,路人沉浸其中。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
這場哪吒裸眼3D首秀,也讓誕生了《哪吒2》的成都,再次引發關注與熱議。
哪吒,這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還在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哪吒2》全球票房已經突破158億元,刷新多項影史紀錄,位列全球電影票房第五。
圖片來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
毫無疑問,《哪吒2》猶如一棵“參天大樹”,不斷攀升。種出這棵“參天大樹”的是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公司,也引發了很多影迷、觀眾、游客的打卡與朝圣。
當人們來到成都,尋找“參天大樹”時,卻發現了一座龐大而生機勃勃的文創產業雨林。
《哪吒2》誕生于成都錦城湖畔的成都高新區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這里不僅誕生了“哪吒”系列電影爆款,更是聚合了從IP開發、內容制作到衍生品運營的完整產業鏈。
自2019年投運至今,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聚焦游戲電競、影視傳媒、數字音樂、超高清視頻等重點賽道,已引入騰訊新文創總部、AG電競、可可豆動畫、完美天智游等60余家企業,打造了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四川省游戲創新發展中心、咪咕科創平臺、愛奇藝潮流文化坊等共性平臺,聚集從業人員約6000人,并孕育出“遮天”等20余個頭部IP。
實際上,《哪吒2》的制作正是得益于這種聚集產生的生態:《哪吒2》制作鏈上的關鍵企業大多分布在百米范圍內:可可豆動畫負責出品制作,墨境天合專攻視覺特效,千鳥動畫負責美術設計,星閱辰石承擔動態分鏡系統……這種地理集聚也催生了“硬盤直傳”“當面溝通”的高效協作模式。
與大多數產業園區“嚴肅”的畫風不同,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以川西都市林盤為特色,在城南高樓林立之間打造了一片公園產業社區。除了緊鄰文化藝術中心和錦城湖,一路向北,同鐵像寺水街、大源中央公園、騎龍公園等文創旅游節點形成空中綠道系統,讓產業公園化、商業社區化。
成都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 圖片來源:天府軟件園
如果將鏡頭拉遠,人們發現成都不只有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這一片“雨林”。
《2024中國成都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3年,成都科幻產業總營收235.21億元,同比增長17.49%,成為了支撐全國科幻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成都郫都區,僅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就吸引資深科幻機構落戶近70家,產值約50億元;同時,厚植青少年想象力基因,策劃主題展活動100余場,不斷拓展“科幻+”邊界。
正如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所言:“中國科幻從這里出發,在這里生根發芽。”
“雨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悉心培育。成都近年加速打造出獨具韌性與活力的文創產業鏈,并以此為根基,持續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拓展屬于城市的“文創邊界”。
今年1月21日,成都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科協聯合印發了《成都市推動科幻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這份全國首個城市科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為未來三年成都科幻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具體行動指南。
科幻產業雄心壯志的背后,是成都近年文創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市場機遇持續釋放的集中縮影——“科幻+電影”“科幻+游戲”“科幻+展演”等數字文創細分賽道的新場景、新項目持續涌現。
除了動漫、科幻,電競也來了。短短幾年間,成都就實現了異軍突起,迅速攀升至電競賽事舉辦城市排名的第二位,悄然改變中國的“電競版圖”。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文創產業的創業者、從業者、受眾,都是年輕人。他們被成都文創產業生態所吸引,他們的到來又不斷繁榮著生態,成為生態的一部分。久而久之,成都也成為吸引年輕人的“磁場”。
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這句膾炙人口的slogan,是成都鮮明的標識,也是城市魅力的證明。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是風景;煙火里的幸福成都,是生活。這樣的幸福也有煩惱,有人擔心這樣會消磨年輕人的奮斗熱情,甚至搬出古人的話——少不入川。
《哪吒2》里有這樣一句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 《哪吒2》的成功,恰好說明了成都可以成就年輕人的夢想。
從“少不入川”到“少必入川”,在成都,創業者和城市共同扭轉偏見。
必入川的少年,也不止文創產業的從業者,而是來自千行百業、百花齊放。
當前,成都正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航空航天和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等未來產業,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片)
得益于前瞻性布局和耐心培育,成都沉淀了一定產業基礎,培育了肥沃的創新土壤,吸引了一批高精尖人才,產業生態持續完善。而出成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很多年輕人感嘆,科創需要沉下心來做事,成都開放包容、不急躁的氛圍,是科創生根發芽的好土壤。
隨著人工智能和新技術發展,機器人加速“修煉”成人形,成都也走在前列。去年,7款人形機器人在成都問世,其中不乏全國唯一、全球唯三的超輕量級人形機器人“貢嘎一號”,全球首臺端側多模態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通天曉”,以及僅僅用時69天誕生的“天行者1號”。
年輕人與新事物瘋狂生長的成都,目前已聚集超1000家人工智能企業,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產業發展綜合實力穩居西部第一。當前機器人產業迎來重要節點,成都更是陸續發布諸多精細化舉措,推動產業生態完善,比如成立工作專班,出臺三年行動計劃和專項政策措施,設立130億元產業專項基金等。
培育未來產業,成都的行動遠不止于此,而是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去年9月,成都啟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機制,通過走訪服務企業,線上線下聯動收集急難愁盼問題和訴求建議,實現迅速辦結。
去年10月,成都提出開展“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前些年,成都通過開展產業“建圈強鏈”,重大項目建設加速,產業規模持續壯大,設施配套不斷完善,這一新舉措強化了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的“主戰場”作用,以園區“一子落”,帶動經濟“全盤活”,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力,與“建圈強鏈”實現有機銜接。去年11月,成都又成立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專門用于推動民營經濟和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
奮進中的創新之城,這樣的成都不斷刷新外界的認知,也不斷吸引四面八方的才俊,少必入川。
年輕人,是最有創造力的人群,他們敢拼搏,愛探索,成為創新的重要力量。
DeepSeek橫空出世之后,人們除了熱議它代表科技創新,也驚訝于梁文鋒的年輕面孔。
在成都,也有很多年輕的面孔。以可可豆創作團隊為例,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如今的200多人,大量“90后”“00后”創作者在選擇動畫行業、選擇可可豆的同時,其實也選擇了成都。
目前,圍繞城市戰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人才實際需求,成都的人才政策體系已更新到了3.0版本,全市人才總量達669萬,居全國第4。
而豐厚的高校資源,為其進一步做深“人才池”、發掘“潛力股”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給出的建議,成都未來可以是一種“創造力城市”的發展模式,不限于文化創意產業領域,而是廣泛吸引基礎研究、應用研發、信息技術等領域產業人才,不斷用創新成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這里的“創造力”既包括文創軟實力與科技硬實力,兩者不僅不沖突,在新的時代與技術背景下,反而可以相互成就,構成類似DNA的螺旋上升結構。
隨著科技革命與數字化的深入,新技術、新產業的誕生,愈發需要場景組合和場景密度的支撐。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在《向心城市》一書中指出:創新需要有高濃度、高密度的協同網絡,創新人群只有高頻次的交流,才能在思維碰撞下激發創新,才能催生創新經濟蓬勃發展。
成都的煙火氣恰恰也是場景的多樣性,諸如寫字樓、孵化器、園區,以及城市中的咖啡館、茶館、餐廳、公園等第三空間,構成了更開放、更錯綜復雜的場景,并在場景的交融與互動中,產生更多的靈感碰撞。
城市的場景越豐富,越能為顛覆式創新、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企業爆發式成長和城市數字化轉型創造條件。
從這個角度,《哪吒2》帶給我們的震撼只是一個開始,成都也將繼續努力求索,成為更多年輕人奔赴的理由。
少必入川,年輕的靈魂終將相逢。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