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3 13:55:09
每經編輯|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3日消息,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日前發布通告說,7月11日至21日將暫時關閉公司負責運營的“北溪-1”兩條天然氣管道支線,進行常規維護。在歐洲遭受酷暑并竭盡全力為今冬儲氣之際,俄羅斯大幅削減對歐天然氣供應,導致歐洲“氣荒”加劇,天然氣價格應聲飆升,屢創新高的歐洲通脹率再次承壓。業內擔憂,短期內歐洲難以尋求合適氣源,即使重啟煤電也是杯水車薪,歐洲經濟將面臨萎縮風險。
據央視新聞3日消息,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日前發布通告說,7月11日至21日將暫時關閉公司負責運營的“北溪-1”兩條天然氣管道支線,進行常規維護。分析人士說,此舉將加劇近期歐洲市場天然氣短缺。
據俄新社報道,通告說,這項維護涉及測試機械部件、自動化系統等,以確保天然氣管道可靠、安全和高效運行。這項年度維護工作已提前計劃好,時間安排已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協商。
分析人士指出,“北溪-1”目前是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此舉將加劇歐洲市場天然氣短缺。俄天然氣市場專家季伊萬·莫寧表示,受暫時關閉消息影響,7月份“北溪-1”天然氣管道供氣量可能降至13億立方米,與6月份相比降幅近60%。數據顯示,5月份經該管道對歐供氣量為54億立方米,6月份為32億立方米。
圖片來源:新華社
6月中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稱,因德國西門子公司未及時向俄方交付送修的氣體壓縮機組等原因,俄氣被迫縮減“北溪-1”天然氣管道輸氣量。
2011年建成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東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近年來一直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俄氣是負責“北溪-1”運營的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最大股東,其股權占比51%,其余股權分屬德國、荷蘭和法國公司。
據央視新聞3日報道,6月早些時候,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以技術原因為由把經由“北溪-1”管道輸往德國的天然氣供應量減少近60%,令歐洲市場承壓。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日前發布通告說,7月11日至21日將暫時關閉公司負責運營的“北溪-1”兩條天然氣管道支線,進行常規維護。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將加劇近期歐洲市場天然氣短缺。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對俄實施了多輪制裁,也亟待擺脫對俄能源供應的依賴。歐盟4月宣布,8月開始停止進口俄羅斯煤炭。6月,歐盟批準對俄實施部分石油禁運。但由于內部反對聲高漲,歐盟今年不太可能在天然氣問題上再對俄發起新的制裁。
圖片來源:新華社
作為反制措施,俄羅斯與“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盧布結算令”4月1日生效。目前,俄氣已先后宣布暫停向波蘭、保加利亞、芬蘭、荷蘭和丹麥等拖欠天然氣款并拒絕以盧布結算的歐洲國家供氣。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警告說,俄羅斯可能會完全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歐洲現在需要做好準備。
歐盟原計劃在今年年底將天然氣庫存比例提升到90%,以應對未來的“氣荒”,目前各國都在爭相儲氣,平均儲氣量已經超過50%。俄羅斯選擇在此時對天然氣供應下手,立即讓歐盟陷入被動,屆時中小企業和受影響嚴重的家庭能否安然過冬面臨不小壓力。
為實現“開源”,歐盟大力尋找能源替代供應方。近期歐盟多番尋求以色列、埃及等國幫助,以獲得更多天然氣供應。但觀察人士指出,如果歐盟希望從以色列大幅增加天然氣進口,需要面臨成本高、工期長等問題。
由于天然氣市場緊張和價格飆升,歐盟多個成員國選擇暫時轉向使用煤炭,以應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量減少。歐盟方面擔心,隨著冬季臨近,俄羅斯可能繼續削減供應或完全停止供應。
圖片來源:新華社
為應對天然氣短缺,國際能源署表示,歐洲必須在尋找能源替代供應的同時,提高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為高電價和供應緊張提供喘息機會。該機構近期表示,預計今年全球能源領域的投資將達2.4萬億美元,但對彌補供應缺口,應對氣候變化杯水車薪。
中國石油大學天然氣專家劉毅軍教授表示,俄羅斯大幅減少對歐供氣,歐洲又決定大幅減少對俄能源依賴,其天然氣缺口將巨大,煤電重啟和尋求新氣源無法在短期內彌補缺口,從而加劇“氣荒”危機。
分析人士認為,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讓歐盟遭到制裁“反噬”。歐盟各國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帶動各行業物價普漲,一些國家通貨膨脹率刷新數十年來的新高。自“北溪-1”天然氣輸送量被削減之后,歐洲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近50%。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