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2 14:40:30
每經編輯|黃勝
央視新聞消息,據斯里蘭卡媒體當地時間12日報道,受到武裝部隊保護的總統拉賈帕克薩已于7月11日簽署辭職信,但落款處填寫的日期為7月13日。
當地時間7月11日上午,斯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已通知總理正式宣布辭職。
新華社消息,斯里蘭卡議長阿貝瓦德納11日說,斯議會將于本月20日選舉產生新總統。
阿貝瓦德納在一份聲明中說,斯政黨領導人當天舉行會議。根據會議達成的決定,議會將于15日召開會議,19日接受總統人選提名,20日選舉產生新總統。新總統將負責組建各黨派參與的政府。
央視新聞據當地媒體報道,斯里蘭卡反對黨領導人薩吉特·普雷馬達薩當地時間11日表示,將組織新政府,重振國家經濟。
5月21日,工人在斯里蘭卡科倫坡貝塔市場搬運貨物。圖源:新華社
據新華社,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9日爆發抗議活動。斯政局動蕩短期內將持續,其原因是長期積累起來的。
今年以來,斯里蘭卡糧食、油氣、藥品等嚴重短缺,食品價格大幅上漲,通貨膨脹不斷加劇,經濟瀕臨崩潰。斯政府此前宣布“破產”,學校也被迫關門,民眾不滿情緒持續累積。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數據,在該國約2200萬人口中,超過620萬人面臨食品短缺,約61%的家庭不得不減少食品消費。
今年5月,時任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辭職,隨后維克拉馬辛哈出任總理。不過,這并沒有能夠化解該國經濟面臨的困境。科倫坡大學政治學榮休教授賈亞德瓦·烏揚戈達說,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危機,斯政局今后一段時間可能會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未來的新領導人同樣將面臨嚴峻挑戰。
分析人士認為,斯經濟狀況近年來不斷惡化,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5月19日,民眾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一處加油站前排隊等待購買煤油。圖源:新華社
內因方面,斯里蘭卡曾遭受英國殖民統治,殖民經濟的遺毒導致該國經濟至今仍嚴重依賴茶葉和橡膠等少數幾種農作物,單一的經濟結構導致其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2021年,斯政府推動有機農業發展下令禁用化肥。盡管該禁令此后在民眾的不滿聲中放松,但據專家測算,該禁令使斯水稻年產量減少約43%,橡膠、椰子和茶葉等經濟作物出口減少40%。不少農民失去了收入來源,農作物減產導致食品價格飆升,大量民眾生活陷入困境,低收入群體受到的沖擊更大。
外因方面,斯里蘭卡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外匯收入,其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高度依賴進口。旅游業是斯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新冠疫情暴發后,來斯旅游的國際游客人數出現斷崖式下跌,盡管2021年整體形勢有所好轉,但也不及疫情前水平。受疫情影響,斯里蘭卡外匯的另一重要支柱——海外務工人員匯款也大幅減少。兩者疊加,導致斯外匯收入大減。斯里蘭卡財政部今年5月發布數據顯示,該國可用外匯儲備已降至不足5000萬美元。
今年2月以來,烏克蘭危機升級等因素導致全球糧食和能源價格不斷上漲,使得本就外匯緊張的斯里蘭卡更加難以進口足夠的糧食和能源,從而使其國內通脹問題持續惡化。斯里蘭卡6月通脹率達到創紀錄的54.6%,食品通脹率更是高達80.1%。維克拉馬辛哈7月初表示,未來幾個月該國通脹率將達到60%。
葡萄牙《公眾》日報網站日前刊文說,“斯里蘭卡的問題具有本國特色,主要由內因引發,但其崩潰也與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全球現象密不可分”。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