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1 15:20:29
每經編輯|黃勝
據央視新聞11月1日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近日在訪問中表示,美國的目的是在軍事和經濟上削弱歐盟。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10月26日在巴黎舉行會談時,都對美國在今年8月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感到擔憂,德法領導人認為該法案“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接下來可能會考慮對美國進行貿易報復。
據央視新聞,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歐洲與美國一道對俄羅斯施加多輪制裁,但制裁的反噬效應令不少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國家深陷危機。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近日在訪問中表示,美國的目的是在軍事和經濟上削弱歐盟。
拉夫羅夫 圖源:新華社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美國的目標是給歐盟經濟徹底“放血”,使其去工業化,持這一觀點的俄羅斯經濟學家為數不少,持同一觀點的西方經濟學家也越來越多。多種因素對歐盟長期競爭力的影響,德國正將大量生產設施向美國轉移,在軍事方面削弱歐盟也符合華盛頓的利益,美國使歐盟長期保持緊張狀態,令其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同時用美國裝備填充歐盟國家的武器庫。
由于對俄制裁,歐洲深陷能源危機,多個歐洲國家在出臺措施節約能源的同時,一面加大從俄羅斯以外地區進口能源,另一方面迫于成本壓力轉移產能。這些措施的受益者正是美國。
能源出口方面,數據顯示,美國9月出港貨船裝載的液化天然氣達630萬噸,其中近70%被運往歐洲。產能轉移方面,歐洲近期有多家公司,其中不乏商業巨頭擴展在美國的業務,削減在歐洲的產業。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眼下正將“歐洲之危”變為“美國之機”,從中攫取利益。
據央視中文國際,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10月26日在巴黎舉行會談時,都對美國在今年8月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感到擔憂,德法領導人認為該法案“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接下來可能會考慮對美國進行貿易報復。
圖源:央視中文國際截圖
據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朔爾茨26日在巴黎舉行會談,雙方一致認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試圖通過減稅和能源補貼計劃,鼓勵企業將生產轉移到美國本土。如果美國繼續推進這一法案,那么歐盟不能坐視不管,未來將考慮通過制定類似激勵計劃為歐洲企業提供補貼。
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在今年8月17日正式生效,其內容包括未來10年投入約43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發展清潔能源以及強化醫療保障,部分條款涉及美國政府為本土電動車企業提供高額補貼。該法案隨即引發了歐盟的不滿,法國總統馬克龍猛烈抨擊美國設置“雙重標準”,《通脹削減法案》不公平地歧視在美國以外的生產企業,并對美國本土的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可持續航空燃料等領域提供高額補貼,這會吸引歐洲企業遷往美國,對歐洲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
而歐盟方面的擔心也正在變為現實,受歐洲能源價格上升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影響,一些歐洲公司正考慮遷往美國。德國寶馬汽車公司本月19日宣布,將投資17億美元在美國生產電動車。而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也在本月26日宣布,鑒于歐洲居高不下的天然氣價格以及更為嚴格的監管,該公司計劃減少其在德國的工作崗位和商業活動。
如果歐盟采取報復措施,很可能導致新一輪跨大西洋貿易戰。為此,美國和歐洲官員準備在近期舉行一個特別小組會議,以解決歐洲對《通脹削減法案》的不滿。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央視中文國際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