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1 14:17:51
每經編輯 畢陸名
3月1日,#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500引爭議#一詞登上新浪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據新聞晨報“021視頻”官方微博3月1日報道,近日,上海舉行多場面對高校畢業生的線下招聘會,某博主在參加完招聘會后,發布視頻吐槽招聘會平均薪資5500元,該視頻收到了網友不同觀點的討論,有網友認為“蝦米”眼高手低,也有網友為他加油打氣。他告訴@021視頻,自己是一名211大學文科碩士,今年6月即將畢業,現場文科崗位少,給的薪資不符合預期,當天準備了5份簡歷,最后一份都沒發出去。
圖片來源:“021視頻”截圖
針對該博主的吐槽,微博網友吵翻了。有網友留言,“有學歷,不代表是人才吧”,也有網友稱,“首先這是上海,碩士5500元?”
據上海法治報此前報道,上周六(2月25日),“2023年上海市春季促進就業專項行動大型招聘會暨長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擇業對接會”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行。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本次招聘會是2020年以來本市舉辦的最大規模的線下招聘會,預告一經發布便吸引了1200余家招聘單位報名參加,最終有千家企業經挑選后入場招聘,現場總計提供招聘崗位超過2.5萬個,其中提供面向高校畢業生的“雛鷹起飛”崗位超過1.5萬個,月薪過萬崗位超過3200個。
2023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總量再創新高,就業壓力只增不減。秋招已然落幕,春招已啟動,“薪資高低、待遇多少”成為不少高校畢業生議論乃至權衡、糾結的話題。
中國青年報曾面向全國各大地區大學回收的2700份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超過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后月薪可以過萬。然而,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據界面新聞2月27日報道,根據麥可思曾對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分布分析顯示,2021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5833元,為近10年中最高水平。
然而,即便是一些人們普遍認為的“高薪行業”,應屆畢業生也很難做到“一步破萬”。2021屆本科生從業平均收入較高的行業,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6781元),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含計算機、通信、家電等,6508元),運輸業(6351元),金融業(6100元),平均月薪均在6000~7000元。
在高薪行業,大學生的漲薪空間較為樂觀,但行業僅能涵蓋少量職場人。在畢業三年后(2018屆),畢業生平均薪資破萬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10691元。
麥可思研究認為,大學生平均工資水平受行業發展、勞動力供求關系,以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影響。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本科生(2021屆)畢業初期月收入為7332元;工作三年后(2018屆)的平均薪資可達到11281元。
“58同城黑板報”微信公眾號2月2日消息,根據58同城、趕集直招調查顯示,全國招聘需求量排名前25的城市中,招聘企業平均月薪為8203.56元,與去年持平;上海平均月薪最高,達到10605元;深圳為9903元、廣州為9266元。
圖源:“58同城黑板報”微信公眾號
“58同城黑板報”微信公眾號2月1日消息,新年伊始,58同城、趕集直招發布了《2023年返城就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受訪者從事行業最多的為計算機/互聯網/通信,占比達10.1%,同時該行業平均工資領先于其他行業,為9039.3元;另外,在春節后的跳槽高峰期,銷售、普工/技工及本地服務人員準備換工作的比例最高,達35%及以上;物流/倉儲行業的期望薪資最高。
據光明日報2月1日報道,北京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林驥佳表示,“毫無疑問,薪資并不是衡量就業質量的唯一條件。相對于薪資,我個人更看重工作本身是不是有意義,我喜不喜歡、能否勝任?這些涉及興趣、能力、價值觀與工作的契合度。”林驥佳還認為,“找工作時糾結于薪資是正常的,但不要只糾結在眼前的薪資上,因為它是動態變化的。‘風物長宜放眼量’,應該更關注長遠的發展,關注個人能力的發揮,關注我們能為社會做什么,而不僅僅是‘能賺多少錢’。”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建民認為,就業的“高質量”,包括求職人數與職位需求數量相協調、就業人員的崗位勝任力匹配度較高、個人對福利待遇的滿意度與用人單位的人工成本在合理區間等因素。“對求職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考慮自己能夠為用人單位貢獻什么、貢獻多少。有貢獻,貢獻大,一般而言會獲得高薪資。脫離貢獻一味追求高薪,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勢必會失去為社會創造價值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學有所用,用有所學,所學知識、技能和能力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發揮生產要素的作用,創造出社會價值,進而實現個人的價值,這才是真正的高質量就業。”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聞晨報“021視頻”、上海法治報、光明日報、界面新聞、中國青年報、“58同城黑板報”微信公眾號
封面圖片來源: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