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2 20:47:33
每經編輯|何小桃 易啟江
據極目新聞報道,曾因與李小璐出軌事件、歌詞中隱含毒品、侮辱女性、拜金等內容而徹底“涼涼”的嘻哈歌手PGONE,最近突然試圖復出。
他用工作室的資料認證了自己的短視頻賬號,名字用的則是“王唯楚Chos1npm Studio”。
PGONE注冊的新賬號
在賬號注冊成功后不久,PGONE便發布了自己的新歌預告,而且還露臉證實了自己的身份,文案中寫了新歌的歌詞,“愿你每一天都能奔走在自己的熱愛里,我無法呼吸在這沒有你的世界……”看上去正能量滿滿。
然而,就在他發布完第一條視頻的下午,他的視頻直接被平臺下架處理,理由是:收到了大量網友的投訴和舉報。當時,有一些他的粉絲僥幸地表示,歌被下架沒事,只要能保住賬號就行。可沒過多久,PGONE的賬號也因為投訴舉報而被封禁。
PGONE的賬號已經被封禁
從正式“復出”到發布新歌預告,再到賬號被封禁,只用了不到24小時。
PGONE發文回應:可以罵我,
放過我的音樂吧
短視頻賬號被封后,PGONE在社交平臺上使用名為“王唯楚”的賬號發表長文,總結而言,就是痛陳自己的心路歷程,表示希望網友們能放過他。他在文中稱:“我為我曾經犯下的過錯正式向大家道歉,對不起。無數的舉報讓我卻無能為力。我只想好好的做音樂,求求你們,可以罵我,放過我的音樂吧。”
PGONE所發長文部分截圖
但評論區除了小部分粉絲表示心疼他外,多數網友認為他應該被封禁。不少網友表示,PGONE的文字表面看著是求放過,非常慘情,但實際上他這些年過得并不差,如此賣慘只是為了讓自己多一個撈金的途徑而已。“禁止劣跡藝人以任何形式復出,不能是一句空話。”有網友表示。
目前,PGONE的微博主頁已經看不到該條長文,留下的只有新專輯和巡演的宣傳。而他名為“王唯楚Chos1npm Studio”的微博賬號,依然有近430萬粉絲。
另外,近日@王唯楚Chos1npm工作室透露了PGONE的全球巡演計劃,并公開向網友征求意見。巡演地點包括北美、澳洲、英國、馬來西亞等。
相關部門多次就“劣跡藝人”復出發聲
PGOne,是音樂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2017年全國總決賽冠軍。在號稱“中國嘻哈元年”的2017年,PGOne收獲了大把大把的粉絲,把嘻哈這一亞文化領域的表演形式推到娛樂前臺。
不過,2017年底,某專門爆料明星隱私的工作室曝出PGOne和藝人李小璐一同返回PGOne家中,PGOne于第二天清晨送她回家。此“夜宿門”事件被爆出后,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并引發諸多猜測。
2018年1月4日,《中國婦女報》發表文章,指PGOne早期歌曲《圣誕夜》中部分歌詞涉嫌教唆青少年吸毒與侮辱婦女。隨后,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稱。“假如真的純白色的粉末在板上走,已觸犯國家的相關法律。
受此影響,歌曲 《圣誕夜》在音樂網站下線。原定舉辦的演唱會上,PGOne也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參加演出,演出海報上的PGOne的位置遭到馬賽克處理。
據法治日報報道,廣電總局2014年下發的《關于加強有關廣播電視節目、影視劇和網絡視聽節目制作傳播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不得邀請有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參演,并暫停播出其參與制作的電影、電視節目、網絡劇、微電影等。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行業組織多次就“劣跡藝人”轉移平臺復出發聲。2021年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制定《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劣跡藝人”將受到協會會員單位1年、3年、5年期限甚至永久期限的聯合抵制。2022年4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中宣部出版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平臺游戲直播管理的通知》,提出嚴禁違法失德人員利用直播發聲出鏡。
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甄景善曾表示,當前,我國對于“劣跡藝人”的約束是多維度的,既包括行政機關,也包括行業組織,既有制度規范,還有會議精神。但如何定義“劣跡藝人”,目前大多是通過列舉的方式確定范圍,且列舉的著眼點在于其行為后果,違反法律法規,違背倫理道德,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等,進而明確應當對其予以禁止、限制、抵制。
他提出,對于“劣跡藝人”由誰來評判,評判的程序、標準,包括違反什么樣的法律法規、違背倫理道德到什么程度,社會惡劣影響的標準如何確定,目前沒有標準答案。在實踐中,也存在著標準不統一,結果有差別的問題。“有必要從整體上進一步統一‘劣跡藝人’的評判主體、評判標準以及法律后果。”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大網絡平臺已經成為明星藝人、網紅主播等宣傳和表演的重要平臺。專家指出,網絡平臺及企業在防范“劣跡藝人”復出方面,同樣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國電視劇導演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車徑行曾表示,一些網絡平臺對于“劣跡藝人”的出現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網絡平臺絕不能唯收視率、點擊率論,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作為公共媒體的社會責任。“給‘劣跡藝人’提供相關陣地肯定是不允許的。必須誰違規,誰負責,嚴格落實平臺責任,堵死‘劣跡藝人’隨意、變相復出的缺口。”
編輯|何小桃 易啟江
校對|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極目新聞、法治日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