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2 10:30:57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董興生
今日上午,2024西南•成都鐵礦石市場研討會暨釩鈦磁鐵礦專題會議在成都進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冶金行業分會副秘書長蘇步新分享了他對鋼鐵行業的看法。
蘇步新首先分享了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粗鋼產量9.546億噸,與2023年基本持平。今年上半年,中國產鋼數量排在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全球粗鋼產能約24.32億噸。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針對執行產能置換政策的原因,蘇步新表示:“我國退出和新建的粗鋼產能仍是全球最大,世界鋼鐵的中心較長一段時間仍會在中國。中東、東南亞、印度是粗鋼產能增長較快的地區,未來非洲將有新的粗鋼產能貢獻。”
在他看來,世界鋼鐵將會圍繞產能、綠氫、非高爐工藝、直接還原鐵、“綠鋼”、智能化數字化升級等發展,低碳轉型正成為鋼鐵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據麥肯錫材料研究院預測,到2035年,全球“綠鋼”需求將增至3.3億噸,占全球鋼鐵市場總量的17%;中國對“綠鋼”的需求將占全球“綠鋼”總需求的30%左右,約為9000萬噸。
在中國,建筑和交通運輸將成為“綠鋼”應用的主要行業,預計2035年的需求合計將達6000萬噸。
蘇步新認為,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現代化鋼鐵工業體系,具有完備的鋼鐵設計、建設、生產、經營、服務和配套能力,鋼鐵產業規模、設施裝備、產品研發、工藝技術、節能環保、人力資源等全領域已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我國最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另外,他又分享了今年上半年的鋼鐵行業數據。上半年,我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1%,國產鐵礦石原礦同比增長13.2%。6月鋼鐵市場供需兩端均有回落,但鋼廠利潤有所修復,“主要是需求”。
蘇步新重點提到船廠需求數據,上半年,我國船廠手持訂單量接近全球六成,三大指標均實現同比較大幅度增長。1—6月,出口船舶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比重分別為89.1%、93.5%和93.6%,我國船舶出口金額達206.7億美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