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屏新聞 2024-08-09 10:23:07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張宇 攝影報道
在距離成都世運會開幕還有一年整的重要節點,8月7日20點25分,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倒計時一周年儀式,在成都世園會東部新區主會場國際友誼館舉行。
活動現場
夜幕映襯之下,錦云樓、絳霞湖、天府眼與儀式現場交相輝映,成都市民與世界冠軍、國際友人齊聚一堂,共同期待世運會的如期到來。在起伏的音樂旋律、精彩的文藝表演、絢麗的燈光視效加持下,“世運”與“世園”雙向奔赴,向全世界發出“運動無限 氣象萬千”的誠摯邀約。
回溯世運會43年歷程 期待明年相聚成都
儀式一開始,一部成都世運會倒計時一周年先導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先導片以時間線作為串聯,回顧了世界運動會43年的發展歷程,同時將成都申辦世運、伯明翰世運會接旗儀式以及成都世運會倒計時一周年系列活動中的北京新聞發布會、香港推介活動等事件逐一呈現,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成都籌備世運的歷程、承辦世運的能力以及迎接世運的熱烈氛圍。
正在巴黎出席奧運會的IWGA(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何塞·佩魯雷納通過視頻發表致辭
正在巴黎出席奧運會的IWGA(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何塞·佩魯雷納通過視頻發表致辭。他向國家體育總局、四川省、成都市等致以誠摯的感謝與熱烈的祝賀,認為組委會的籌備工作成效卓著,堅信成都能夠呈上一場成功、精彩、卓越的世運會。“期待365天后全世界優秀運動員相聚成都,屆時定會留下難忘的精彩回憶!”
成都元素拉滿 “煙火系”官方服飾驚艷亮相
成都世運會首批賽時官方服飾正式發布 (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供圖)
在儀式現場,成都世運會首批賽時官方服飾正式發布,模特身著賽時工作人員、賽會志愿者、城市志愿者、賽時技術官員、安全保障人員、交通保障人員六大群體的服裝,以走秀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
成都世運會首批賽時官方服飾正式發布 (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供圖)
據了解,作為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全球合作伙伴、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全球合作伙伴的特步集團,以世運會會徽為靈感之源,充分結合大熊貓、蜀錦蜀繡紋飾和口號“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等標志性元素,全新策劃“世運煙火系”官方服飾視覺VI系統,充分體現“小細節、大亮點”,讓每一位穿著者都能成為推廣世運、營銷成都的使者。
成都世運會首批賽時官方服飾正式發布 (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供圖)
特步為本次賽事獨家提供六大群體的官方裝備,打造屬于成都世運會獨特的文化名片。據介紹,本次設計方案包含四大亮點:一是服飾采用幾何漸變設計手法,通過多層次的灰調和彩色的拼接碰撞,巧妙地展示成都這座城市中的幸福煙火氣;二是外套采用中國傳統服飾的立領設計,這一細節在運動服飾中融入了古典韻味;三是外套拉鏈運用熊貓抱竹形象,增添了服飾的趣味性;四是POLO短袖紐扣采用成都世運會會徽的圖形作為暗紋,于細節處彰顯設計品味。在材質方面,外套布料經過精心挑選,添加了抗紫外線功能,提升了防曬性能;在清新透氣方面,POLO短袖采用先進的抗菌速干材料,迅速吸收并散發汗水,保持衣物干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在版型裁剪方面,采用立體裁剪,不僅滿足了工作時的靈活性需求,更在視覺上呈現出流暢的線條和動感的姿態,展現運動與時尚的完美結合。
活動現場
“蜀寶、錦仔”萌動全場 邀約世界共享世運
活動現場,在成都世運會口號“運動無限,氣象萬千”(Boundless Sports,Countless Wonders)的背景聲中,成都世運會的吉祥物“蜀寶、錦仔” 也以視頻形式呈現在大家眼前。
大熊貓“蜀寶”無疑是最能夠代表成都特色的動物,而川金絲猴“錦仔”則洋溢著無盡的生機與蓬勃的活力。據了解,設計團隊期望以“雙寶”作為文化的傳播載體,充分展示成都生態宜人、熱情好客的城市形象。此外,在蜀寶、錦仔的設計當中,還匯集了三星堆、太陽神鳥、芙蓉花等極具文化底蘊的城市符號,巧妙地融入了成都“山水之美”“熱情似火”的城市氣質,將奧林匹克精神所蘊含的相互理解、友誼長存、團結一致以及公平競爭等元素,注入到這充滿動感與活潑的吉祥物形象之中,寓意著和合共生、擁有無限的可能。
在活動的最后,來自各行業的市民代表與國家沙灘荷球隊等運動員,一起發起了“運動無限 氣象萬千”的誠摯邀請。嘉賓以及市民代表一起上臺,在全場聲浪加持下共同完成倒計時一周年暨世運嘉年華活動啟動環節,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記者從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了解到,秉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理念,此次儀式時長僅40分鐘。在作為世運會主要舉辦地之一的東部新區,市民已深切感受到籌辦世園會、世運會這“一會一賽”對城市有機更新和生活場景打造帶來的改變。伴隨著倒計時的啟動,成都全域共迎世運的氛圍愈加熱烈濃厚,2025年8月,我們成都見!
成都世運會執委會供圖
來源:首屏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