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25 22:39:44
每經評論員 金喆
近日,全球制藥巨頭輝瑞宣布,將以總額60.5億美元的價格,獲取三生制藥(HK01530,股價20.05港元,市值480.9億港元)PD-1/VEGF雙抗藥物SSGJ-707在全球(除中國內地)的權益。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不僅是中國醫藥創新的高光時刻,更反映出全球醫藥產業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創新藥正逐步邁向“全球舞臺中央”。
過去,中國醫藥產業出口主要以原料藥和低端仿制藥為主;而當下,全球藥企紛紛來中國收購創新藥資產。數據顯示,2023年和2024年,跨國大藥企從中國公司通過授權許可獲得的新藥資產,分別占當年全部許可資產的29%和31%。
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醫藥行業在靶點發現、分子設計、研發效率等核心能力方面實現了系統性提升。以輝瑞此次重金收購的PD-1/VEGF雙抗藥物為例,中國企業在這一細分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2024年5月,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單抗在中國獲批,它是全球首個PD-1/VEGF雙抗藥物。自去年至今,已有多家中國企業對外授權PD-1/VEGF雙抗藥物。業內人士稱,若想尋找優質的PD-1/VEGF雙抗藥物,中國是不二之選。
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表明,中國創新藥正在打破“跟隨式創新”的固有模式。然而,站在這一歷史轉折點,我們在為每一個里程碑式的成果歡呼的同時,更要審時度勢,把握好三個關鍵的戰略支撐點。
第一,要搶占“創新制高點”。中國藥企需要堅定不移地將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加強源頭創新,勇于在前沿領域布局,構建難以被替代的技術壁壘。
第二,需打造“產業護城河”。強化政策和資本的支持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引導長期資金投入早期研發,避免因“扎堆熱門賽道”而加劇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持續優化審評審批、醫保準入等環節,降低創新藥進入市場的門檻,同時充分尊重和保護源頭創新的知識產權。
第三,應建立“全球話語權”。以中國創新藥的研發成果和臨床數據為基石,積極參與制定全球醫藥創新的“中國標準”,進而提升中國在全球醫藥領域的影響力。
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站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起點,中國藥企需要進行一場“靜水流深”的變革:既要抓住對外授權實現變現的機會,更要培育引領全球創新方向的核心能力;既要合理利用資本市場的支持,更要能沉下心來,忍受“數十年磨一劍”的寂寞,專注于創新研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