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國空調擁有量地圖:這個省份猛增近10倍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8 23:21:54

最近幾年,青海、云南、東北、貴州等避暑地,空調擁有量增幅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比如云南9年間猛增近10倍,吉林、遼寧增長均超2倍。各地空調數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氣候變化的趨勢。

每經記者|唐俊    每經編輯|劉艷美

從南到北,熱浪席卷全國。

山東煙臺、江蘇鹽城等11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河南遭遇1961年以來最熱7月,局地氣溫高達44.4℃;東北地區同樣遭遇高溫天氣,我國最北端城市漠河氣溫一度超過35℃……

高溫天氣下,“避暑神器”空調需求量大漲。近日東北地區空調“一機難求”,甚至還要從廣東抽調安裝師傅赴東北支援。

中國經濟發展存在地區差異,加上地域南北分布廣,對空調需求自然不同。我們梳理歷年數據發現,此前一段時間,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增長趨勢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經濟越發達的地方,空調擁有量增長越快。

而最近幾年,青海、云南、東北、貴州等避暑地,空調擁有量增幅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比如云南9年間猛增近10倍,吉林、遼寧增長均超2倍。各地空調數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氣候變化的趨勢。

江浙滬空調擁有量居前

連日來,20余省區市遭受高溫“烤驗”,影響范圍約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一,部分地區40℃高溫不熄火。

從中央氣象臺發布的近10天全國高溫氣溫實況圖來看,除了青海和西藏還有綠色和淡黃色區域,其他省份基本已處于紅色高溫,特別是川渝、湖北、陜西、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而這些地方,其實并不是空調最多的區域。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4》,從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來看,全國平均水平是145.9臺,相當于每個家庭有1.46臺空調。

分省份來看,江蘇是最多的,達到237.3臺,超過200臺的還有浙江、重慶、廣東、上海等地。TOP 10省份中,還有河南、北京、天津、福建、安徽。

可以看出,空調擁有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地區,而不是在氣溫最高的區域。

相比而言,上述高溫地區中,不少省份的空調擁有數量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比如陜西、新疆等地。正在經歷高溫的四川,其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剛剛超過全國水平,為151.2臺。7月17日,全國高溫TOP 10城市中,川渝占了“半壁江山”。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而空調擁有量較少的省份,則與“涼爽”強相關。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和西藏,東北的黑龍江和吉林,四季如春的云南、涼爽宜人的貴州,這些省份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均低于30臺。

一個例外是新疆。新疆雖然夏季氣溫高,但空調數量也排在全國末尾。新疆由于空氣較為干燥,室內實際體感溫度會顯著降低,而且新疆早晚溫差大,素有“早穿棉襖午穿紗”的說法,每日高溫時間較短,夜間涼爽無需空調。

涼爽地區空調需求猛增

絕對數量之外,增長情況更能反映變化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最早可查詢的1998年,還只有城鎮地區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數據,全國平均水平是20.01臺,農村地區空調擁有量較少,未納入統計。

當年,廣東城鎮地區每百戶家庭已經擁有71.05臺空調了,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些許出人意料的是,當年,重慶的戶均空調擁有量比上海還高,位列全國第二。1998年,重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7元,而上海是8773元,重慶的“火爐”特性或許推高了空調的需求。

從1998年到2023年的25年間,各省份空調擁有量排名發生了顯著變化。1998年,TOP5依次是廣東、重慶、上海、天津、浙江;而2023年,TOP5變為江蘇、浙江、重慶、廣東、上海。

變化最明顯的是江蘇和浙江,當年江蘇只排在第八位,目前已經全國第一,浙江則從第五變為第二。這25年也是江蘇和浙江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目前江蘇GDP排名全國第二、浙江排名全國第四,其所在的長三角地區成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數據顯示,過去一段時間,空調的擁有量基本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但我們也觀察到,最近幾年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對比2015年至2023年的數據,每百戶家庭空調擁有量增幅最大的是云南、西藏、吉林,遼寧、黑龍江增幅也居全國前列。這些地方大多是傳統上的“避暑勝地”,理論上對空調的需求量應該不高。

一個高度相關的因素是,最近幾年熱浪頻發,這些地方的夏天也沒有那么涼快了。

在東北,今年夏天空調銷量大漲。京東平臺數據顯示,近7日東北地區空調成交額同比增長超7倍,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躋身成交區域TOP10,首次購買空調用戶數增長超60%。

高漲的需求導致短時內空調無人安裝。據報道,不少廣東、陜西、四川等地的安裝師傅被抽調至東北緊急馳援,即使這樣有市民安裝空調仍需等待一周。

全國的空調需求量也在增長。蘇寧易購數據顯示,6月下旬至7月3日,全國新一級能效空調銷售同比增長82%。

頻發的極端高溫天氣

過去20多年,空調從“奢侈品”逐漸變為日常家用品。

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是城鎮家庭空調數量快速上漲的階段,平均每戶家庭已至少擁有1臺空調。

而農村地區空調增長則主要是2010年之后開始的,一直到2023年才達到戶均1臺。

推動空調數量上漲的因素,除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樣與頻發的高溫天氣有關。

《中國氣候公報(2024)》顯示,2024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01℃,全國平均高溫日數較常年偏多6.6天,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

最新發布的全國高溫氣溫距平更好地反映了各地不同的情況。所謂氣溫距平,是指當前平均氣溫與同一時期多年平均值的差值,是更長期變化的體現。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中央氣象臺信息顯示,最近一個月,我國幾乎一半區域的平均氣溫,都比常年平均氣溫高,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河南、東北、新疆、川渝等地。東北更是全面飄紅,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平均氣溫上漲了4~6℃。

四川本并非傳統高溫區,但近年極端高溫頻發。2022年、2024年、2025年,連續出現超40℃高溫。就在7月17日,四川石棉、渠縣達到41℃,成都溫江站38.2℃,打破了當地7月最高氣溫紀錄。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和已有研究看,極端熱浪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都在上升,像2025年這種級別的高溫事件,將來可能不再罕見。

如何應對高溫天氣成為各地管理者的新任務。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樊杰對城市進化論分析,相比于鄉村,城市有熱島效應,人群也更加聚集,高溫問題更顯著。

除了使用空調降溫,樊杰認為,城市規劃和建設可避開“大廣場”模式,把綠地、水體合理分散布局在城市中,用綠廊串聯城市內外生態,形成風道和冷源。

許小峰認為,還應提高能源系統韌性,比如建設更加高效的輸電系統和可再生能源冷卻設施;公共健康層面,要建立完善的“熱風險地圖”和應急響應機制,提升全民適熱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空調 高溫 地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欧美一区 | 午夜福利网址入囗 | 亚洲日韩日本一区二区 | 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