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5 23:37:16
2025年8月15日,成都世運會鐵人兩項比賽進入第二日。男子個人決賽中,法國選手本杰明奪冠;女子個人決賽,墨西哥選手阿爾瓦雷斯·科拉爾折桂。騎行文化盛行,中國自行車賽事增多。其中,兒童滑步車作為新興領域,正逐漸豐富騎行消費場景。四川省老車迷俱樂部創始人楊艷麗認為,滑步車將成為家庭情感紐帶,但需注意科學合理訓練,避免過度競技化。
每經記者|溫雅蘭 每經編輯|唐元
2025年8月15日,成都世運會鐵人兩項比賽(包括自行車和跑步)進入第二個比賽日。在14日舉行的成都世運會鐵人兩項男子個人決賽中,法國選手本杰明獲得冠軍,比利時選手德利和隊友文森特分獲亞軍和季軍。成都世運會鐵人兩項女子個人決賽今日舉行,墨西哥選手阿爾瓦雷斯·科拉爾奪冠,西班牙選手巴羅·蘇維里獲得亞軍,比利時選手杜邦獲得季軍。
跑步和騎行是當下熱門的戶外運動方式,而騎行文化讓自行車不再僅僅是代步工具,更成為健康運動的時尚標志。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全國年度計劃內自行車賽事已達101場,較去年增長23%。
在騎行產業中,兒童滑步車這一新興領域正在將騎行文化的起點延伸到幼兒群體,進一步豐富騎行消費場景,騎行賽事品牌也從“自行車賽”擴展到“兒童滑步車賽”。
“起初,大家可能認為滑步車只是一款迷你自行車,僅適合兒童自主娛樂。但事實上,滑步車運動能從身體素質、性格心理等多個方面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老車迷騎行學院西村校區店長廖亞洲指出。
滑步車屬于兒童,但運動精神屬于所有騎行人。“自行車承載著中國幾代人的家庭成長記憶,”四川省老車迷俱樂部創始人楊艷麗說道,“滑步車像成人自行車一樣,會成為家庭情感的紐帶,通過小手牽大手,騎行運動的精神就能一直傳承下去。”
滑步車是專為兒童設計的運動工具,主要針對18個月到6歲的兒童。它沒有踏板、鏈條和輔助輪,需要兒童用腳持續蹬地來提供前進動力。
2018年以前,兒童滑步車市場在國內認知度幾乎為零,但是到了2022年,我國兒童滑步車相關企業已達3600余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520余家,增速17.1%。
在滑步車出現之前,市場上極少有面向3歲以下兒童的運動玩具產品,因此滑步車正好彌補了幼兒運動市場的空白。騎行俱樂部作為滑步車銷售與兒童體適能、親子運動、圈層社交、體育競賽等不同場景的粘合劑,給滑步車市場帶來了更持久的生命力。
一家三代都投身自行車事業的楊艷麗在2017年創立了西南首家幼兒滑步車俱樂部,其女兒黃詩琪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后也回到成都,成為運營團隊的核心成員。
“成都的騎行文化在全國是很出名的,成都有三條騎行線路上榜‘2024年中國騎行地圖精品騎行線路’。”楊艷麗解釋道。數據統計顯示,成都作為“騎跑運動之都”,騎行人口規模已突破200萬,日均共享單車騎行人數超220萬,穩居全國首位。
俱樂部通過組織家庭騎跑、戶外親子游、滑步車比賽等活動,讓滑步車運動觸及更多家庭,進一步壯大了騎行群體。“我女兒的專業理念和屬于年輕一代的視角,讓我對騎行文化的理解更上一層樓。”楊艷麗說道,“滑步車就是家庭情感的紐帶,小手牽大手,孩子和家長一起成長。”
五歲半的盧天榆,自三年前第一次在俱樂部接觸到滑步車就“一發不可收拾”,當他第一眼看到比自己大一號的滑步車,就堅定地告訴父親:“爸爸,我就想要這個車,我想跟它成為很好的伙伴。”
“他希望我也來試試,做和他類似的事情,所以慢慢地我開始和孩子一起騎行,去戶外看很多美麗的風景。我們都覺得騎行非常有意思。”盧天榆爸爸笑道,“我們父子倆之間,沒有什么事是一場騎行解決不了的。”
當前國內在售的兒童滑步車品牌超過20個,根據不同材質、設計等因素,產品價格從300元左右到2000元左右不等。兒童滑步車比賽的數量也有明顯增長,從中國兒童滑步車超級聯賽到地區性的幼兒滑步車大賽,大大小小的比賽吸引了大批熱愛騎行的群體。
然而商業化賽事也使兒童滑步車的發展開始變得復雜化,無資質俱樂部圈錢跑路、千元劣質車用塑料冒充合金、為了名次讓孩子不停歇訓練等亂象接踵而至。
醫學界稱滑步車為“益智運動”,它能調動全身肌肉協調運動,刺激小腦發育,長期騎行甚至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運動醫學的醫生告訴我們,在6歲之前,低齡兒童的訓練方式絕對不能急于求成。超量的訓練和過度追求成績,對孩子成長并無益處。”楊艷麗強調。
廖亞洲從事滑步車專業培訓多年,在他看來,滑步車向競技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必須強調的是,兒童運動的強度必須科學合理,現在已有很多低齡兒童頻繁參加全國性競賽,甚至每天訓練3-4個小時。
“我從來不覺得小孩子一定要追求速度。孩子應該有競技意識,但不能以這個為目標,因為現在的他們還不算能夠真正選擇自己的人生,但我希望他們有選擇快樂的權利。”盧天榆爸爸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