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15:30:48
重慶國資系統通過五批次戰略性重組改革,將51家市屬重點國企壓減至33家,法人戶數減至690戶,主業集中度顯著提升。為解決重組后國企協同提質問題,重慶市地產集團形成“1+6+N”品牌體系,實現差異化競爭。重慶地產集團董事長李仕川表示,集團正從傳統土地開發商轉型為“城市綜合服務運營商”,通過品牌整合提升服務品質。
每經記者|鄢銀嬋 每經編輯|魏文藝
“重組整合”是重慶國資系統前幾年的關鍵詞。
2024年前,重慶有51家市屬重點國企,法人主體2200多家,部分為停產半停產、長期虧損企業,整體呈現“多、散、小、弱”狀況,導致整體資產結構分散,同質化競爭不同程度存在。
2024年后,重慶市國資系統開展了五批次19組戰略性重組改革。截至今年5月,五批次重組完成后,市屬國企全級次法人戶數已壓減至690戶,市屬國企管理層級壓縮至3級(或合理4級)以內,最終形成33家功能明確、主業突出的市屬重點國企,主業集中度顯著提升。
擺在重慶國資面前的新問題是,重組后的重點國企在實際運營中要如何協同提質,確保“1+1>2”不再停留在“喊口號”層面。
如今看來,問題已經有了答案。
8月19日下午,在重慶市國資委主辦、重慶市地產集團承辦的“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重慶地產品牌發布會上,“重慶地產”作為母品牌,串聯起“康田”“辰寓”“遠見”“康田物業”“重慶綠能”“勘規數智”6大子品牌,輔以“重光體育”“渝地資管”等N個特色品牌,形成“1+6+N”品牌體系。
“這些地產品牌原來都是做房地產開發,不同程度存在同質化競爭,但現在各自的發展路徑明顯更清晰,也能實現差異化競爭。”在發布會現場,一位重慶國資系統人士表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重慶地產”的定位為“城市片區綜合開發主導企業”,土地供應量累計全市第一;“康田”聚焦精品住宅,深耕住宅開發;“辰寓”深耕住房租賃;“遠見”則專攻城市更新等。
這是國企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的關鍵一躍。重慶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曾菁華表示,重慶市地產集團通過品牌聚合,將分散的資源轉化為協同的戰力,既擔當了“片區土地綜合開發和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責主業,又抓住了城市更新和城市智慧綠色運營的機遇,還能拓展高品質生活服務等新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7月,曾菁華到重慶市地產集團調研改革發展工作時就曾強調,要圍繞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圈”,建設培育一批房地產開發、住房租賃服務、物業管理、充電服務等高品質生活服務品牌。
重慶市地產集團董事長李仕川表示,“過去我們造‘城市的骨架’,現在更要繪‘生活的肌理’,從傳統土地開發商到‘城市綜合服務運營商’,品牌整合這一步必不可少”。
李仕川還以重慶中央公園項目為例,詳細講解了同一項目中各品牌之間如何協同配合完成:通過投融建管運一體化,先建學校醫院再供土地,最后導入辰寓長租公寓和綠能充電站,使生地直接升級為宜居新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原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