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10:05:12
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召開,飛船將于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乘組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此次任務是空間站第6次載人飛行,將駐留約6個月。飛船入軌后約3.5小時對接天和核心艙。目前載人登月任務進展順利,錨定2030年前登月。神二十一乘組還將首次在軌實施嚙齒類哺乳動物空間科學實驗。
每經編輯|杜宇
據央視新聞,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發言人介紹,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
發言人介紹,執行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張陸擔任指令長。
執行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張陸、武飛、張洪章3名航天員分別為航天駕駛員、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涵蓋了我國現役3種航天員類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航天員張陸執行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武飛和張洪章均來自于我國第三批航天員,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其中,武飛入選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工程師,張洪章入選前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據央視新聞,發言人介紹,此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7次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是:與神舟二十號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工作,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進行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設施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以及空間搭載試驗,持續發揮空間站綜合應用效益。
發言人介紹,按計劃,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3.5小時后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艙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十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二號載人飛船的來訪。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據央視新聞,今天(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
發言人介紹,目前,載人登月任務各項研制建設工作總體進展順利,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著陸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載人月球車等飛行產品已完成初樣階段主要工作,科學研究與應用系統已完成各次飛行任務載荷方案設計工作,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系統研制建設工作正加速推進。
今年,我們已組織完成了長征十號運載火箭二級動力系統試車、系留點火試驗,夢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試驗,攬月著陸器著陸起飛綜合驗證試驗等,并已通過媒體進行了報道。后續還將組織完成攬月著陸器集成測試,夢舟載人飛船熱試驗和最大動壓逃逸試驗,長征十號運載火箭低空飛行及技術驗證飛行等試驗。
這里提前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明年任務標識征集中,除天舟十號貨運飛船,神舟二十二號、二十三號載人飛船任務外,還包含了夢舟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的標識,該型飛船主要用于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同時也兼顧近地空間站運營。歡迎大家積極踴躍參加標識征集活動,神舟、天舟、夢舟期待把您的創意和夢想帶上太空、帶往月球!活動詳情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官微和新聞媒體發布的征集公告。
至于具體的時間表,我們錨定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不動搖。應該說,后續還有不少新技術需要驗證,產品研制工作量大、質量要求高,飛行試驗安排銜接緊密,進度緊張,各項工作面臨風險挑戰。工程全線將繼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科學統籌、團結協作、奮力拼搏,確保圓滿完成各項研制任務,為如期實現載人登月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據央視新聞,發言人介紹,按計劃,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將新開展27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主要針對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航天醫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航天新技術等多個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其中,將首次在軌實施國內嚙齒類哺乳動物空間科學實驗,選用兩雌兩雄4只小鼠,隨飛船上行并進行在軌飼養,重點研究失重、密閉等空間條件對小鼠行為模式的影響。之后,隨飛船返回地面,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探索小鼠多組織器官在空間環境的應激響應和適應性變化規律。在軌還將開展空間環境下遺傳密碼起源與手性的關系項目,探索氨基酸-核苷的不同手性組合之間的選擇性規律,探討分子手性和重力環境對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的影響。
此外,神舟二十一號還上行了面向空間應用的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光學原位研究、空間站在軌智能算力平臺試驗等搭載項目,將為后續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依據,為在軌應用進一步奠定基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