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投資寶 2017-10-17 19:06:01
本周二A股差不多平收,但成交量縮得十分厲害,如滬市僅成交1629億元。那么,大盤成交量萎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每經編輯|何建川
來源: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
本周二A股差不多平收,上證綜指收挫0.19%至3372.04點,深證綜指收揚0.11%至2008.06點,其余股指漲跌均細微,可忽略不計。
由盤面看,前一天走強的權重股表現稍弱于大盤,次新股顯著反彈,其余多數板塊走勢平平。跌幅榜上再無跌停的品種,這明顯優于周一盤面情況了,表明市場心態比較平和。
不過,周二大盤成交量縮得十分厲害,這就是最大的不足。成交額小一般說明無人拋股,但承接力量同時也微弱。由歷史經驗看,當成交量縮小出現在股指較低位置時,大盤即使還可能跌一些,但往往已離部不遠了;但如果成交量縮小出現在相對高位,一般就偏空一些。大盤往上攻擊是需要量的,跌卻不一定需要,成交量大小并不僅僅反映出籌碼的穩定性,還反映出市場的參與熱情。
周二央行明顯投放了資金,其通過開展逆回購操作而實現了凈投放1300億元,力度并不能算小,但有可能仍不能充分地滿足市場需求。在央行顯著投放資金背景下,今日銀行間Shibor價格竟然仍是漲多跌少的,而國債期貨甚至收出了較長的陰線。另一值得投資者警惕的現象是B股指數,因B股指數這兩天連跌,且周二跌幅不小。
央行定向降準具體生效時點在明年初,由最近幾天國債顯著下跌情況看,這個遠期利好可能暫時解不了近渴,這應是債市表現低迷重要原因。債市下跌另一重要原因是近期市場對中國經濟回升預期強化,當預期經濟向好時,通常就會預期利率向高,這種情況下債市中多頭信心就會喪失,拋盤會有所增加。
資金面稍緊自然是A股成交不振的原因了,但遠非全部原因,個人認為,投資者對后市看不太清才是成交額低迷主因。投資者看不太清后市應與權重股把持著股指部分相關,也與A股融資壓力較大相關。就最近幾周情況看,IPO核準數已小有增加。此處,信用配售轉債市場已悄然啟動,這中長遠也會帶來壓力。
當投資者覺得看不太清楚時,一般就不會輕易加倉;就持股的投資者來說,最近他們沒看到有啥特別明顯的利空,相反卻看到了一些利好,至少現階段利好是明顯多于利空的,所以投資者一時也找不出勿忙拋售的理由。
就操作而言,投資者若持有權重股,那么不妨就多看一陣,料沒有太大問題,因護盤力量幾乎肯定不會淡出。
如果投資者是持有小盤股的,那理應做出些取舍,因權重股有表現時,小盤股通常就不會太好。如果投資者持有的是四季度業績前景向好的品種,繼續持有的風險會小一些;如果持有的是前期漲幅過大的投機性品種,風險自然就會大一些。(鄭步春)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