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巷財經 2017-10-31 12:40:20
每經編輯|舍瓦 秦風
?隨著中央的一紙任命,55歲的胡和平,由陜西省長轉任省委書記。
這位新晉地方“一把手”,身材中等,體格健碩,生就一副熱忱迷人的面貌。暖意十足的笑容下,營造出一種溫文儒雅的氣場。
事實上,接觸過的人都評價他為人隨和、實在、不擺官架子,還博聞強識、講究系統、注重邏輯,工作方面善于整體推進,同時不拘泥于就事論事,格局和站位都比較高……
作為陜西政經領域的獨立觀察人士,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梳理了這位新書記的學習、成長、從政往事,希冀以平常視野還原他的成長歷程。
我們還回溯了他過往兩年多來的執政經歷,在梳理出他施政方向和關注重點的同時,更重要的在于窺測這位新書記未來治理思路,也是他將如何帶領陜西全省實現追趕超越的猜想?
故而,方才有了“我眼中的胡和平”!
他與清華、東大的往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軍便裝、帆布包和765皮鞋,開始席卷中國大地。伴隨著一代人“時髦”意識的喚醒,高考制度的恢復,讓不少人擁有了不一樣的未來。
高考恢復的第四年,18歲的胡和平考入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成為水利工程系的一名學子。
以“做第一等的事業,做中國的脊梁”為使命的清華,被譽為“政治家的搖籃”,從這里走出了不少中央和省部級領導。水利工程系概莫能外。當然,這里也培育了新中國一批中堅的商業人才。
不過彼時的胡和平醉心于專業領域的探索,誰也不會料到,從政跟這位學術界未來的新銳有任何的關聯。
數年后,胡和平以優異成績畢業,并留校任教,從一名教師干到水利水電工程系黨委副書記。
時隔多年之后,已是一省之長的胡和平,在一次推介會上,與參會的百余名中外賓客用英語暢談發展,并以“陜西”的漢語拼音“Shaanxi”包含的七個字母為關鍵詞,介紹陜西顯著特點。讓不少人側目。
對熟悉胡和平經歷的人來說,這并不稀奇。
清華之外,他還曾在日本第一學府東京大學修習河川與流域環境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該校的Fellow(會士)的稱號。
Fellow是授予在工學領域學術和教育上有杰出成就,并在與東京大學工學部的交流與合作中做出顯著貢獻的外籍教授的榮譽稱號。
在清華大學校內,有一個說法廣為流傳:正是由于胡和平的出色表現,東京大學此后特別青睞清華學子。
放棄了在日本的高薪
值得一提的是,胡與其他幾位清華學子,還聯合成立了日本第一個清華校友會。
東大畢業后,他進入日本INA株式會社河川計劃部擔任研究工程師,在此工作了一年。
三年的留洋經歷,并參與日本先進的河川治理工作,這與如今一些高校教師理論和實踐嚴重脫離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
如此經歷,在省部級高官里,也是較為少見。
而事實上,日本求學工作期間,胡和平依舊是清華人(屬于停薪留職)。
之后的某一年,他曾告訴同仁,“1992年去東京大學攻讀三年博士,又在企業工作一年,當時正是日本經濟最好的時候,薪資水平比較高。1996年底回到清華大學后的第一個月,打開工資條一看才300多元,我的碩士生導師就坐在身邊,他對我說,咱們的工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
果斷放棄日本高薪工作后,胡和平繼續回到清華,擔任教授、博導。
后歷任黨委組織部部長、教務處處長、副校長、黨委常務副書記等職。
2008年底,胡和平接替轉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陳希(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升任該校黨委書記,躋身副部級。
也就是在這期間,胡和平在學術研究上,成果大量涌現,一舉奠定了學術界的地位。
其在水文模型、水資源規劃與利用、灌溉排水、陸面過程、防洪減災和水利發展戰略等方面,發表了不少重要論文,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等。
在高校系統中,胡和平的履歷堪稱完美:學術上兼具中外,有過一線教學經驗,在學工系統長期工作,經歷過院系領導到校領導的多重歷練。
51歲步入地方黨政系統
2012年11月,胡和平當選為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這一年,他剛50歲。
作為日后掌舵一省的大員來講,其履歷還缺少地方的歷練。
幸運也好,不舍也罷,一年后,胡離開呆了33年之久的清華,空降浙江,接替彼時轉任副省長的蔡奇,成為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正式進入地方黨政系統。
能夠在浙江、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省份任職,對官員區域發展理念、經濟建設格局等方面的開拓,無疑大有裨益——而這一點,恰恰是許多內陸地區官員所欠缺的。
況且,胡和平又是從組織部長開始。
經濟要發展,事業要進步,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人來推動。所以說,管人用人這事兒,很重要,卻也不好干。
上任甫始,胡和平便在浙江嘉興的一場峰會上強調人才的重要性:
當前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發展中遇到的資源、環境等要素制約越來越大,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度越來越大。要在新一輪的發展中贏得新的發展優勢,就必須堅持創新驅動、人才驅動的發展戰略,而創新的能力最終也取決于人才的實力。
技術出身,對于創新、人才的重視,一直貫穿于其清華以及地方工作當中。
日前,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型官員,創新型人才,勢必將成為這一新時代的中堅力量。
他過往的施政要點
2015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提出“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
兩個月后,胡和平由浙江北上入陜,擔任陜西省委副書記,成為當時陜西省常委班子中最年輕的一位——處于追趕超越階段的陜西,領導班子進一步增強。
基于33年的清華工科背景,胡和平更善于從整體上推動工作,而不拘泥于就事論事——對于一方大員來講,這種宏觀思維和格局站位是應有之姿,卻又彌足珍貴,其所帶來的效率和后勁,正是陜西當前所亟需的。
兩年半來,胡和平走遍了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幾乎到過全省所有縣區。
據不完全統計,胡入陜及至擔任省長期間,市縣調研60余次,考察企業、高校60余次,會見投資商、外地官員逾百次……
從中可以看出,對于創新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實體經濟、縣域經濟、外向型經濟、招商引資、人才建設、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領域,胡和平格外重視——而這些,多是陜西發展的短板和痛點。
經過前期密集的調研了解,他很快提出貫徹“追趕超越”要求的具體行動——“關中協同創新發展”。
即圍繞科產協同、要素協同、主體協同、園區協同、轉化協同、軍民協同、政策協同等七個方面,著力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增強關中輻射帶動能力,促進關中、陜北、陜南三大區域協調發展。
可以說,這個提法對于陜西來說,是極為迫切的和貼切的,只有堅持“協同”與“創新”并舉,才能讓陜西真正支撐起國家向西開放、全面提升西部開放型經濟的重任。
胡和平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對于關中協同創新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要求。
在此基調下,陜西全省于2016年定了166個重點項目,同時在實施“千億百項”技術改造工程、域內交通設施建設和創新平臺的強化上,皆有著長足的進步。
如何掌舵陜西的未來?
在胡和平內心深處,把陜西視為第二故鄉,說陜西話、吼秦腔、唱陜北陜南民歌,以作為一個老陜而自豪。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在一些場合與胡和平亦有接觸。
為人隨和,不擺官架子,始終保持標志式的微笑,講話條理清楚,極富邏輯。
今年8月的陜西省政府國際高級經濟顧問會議上,會場幾家媒體事先拿到領導發言稿,結果到胡和平發言時,大家才發現,他并沒用既定的稿子,而是脫稿發言,說的話更接地氣,也更為人所理解和接受。
作為財經、政經觀察人士,粉巷君其實更看重官員對于經濟建設的理解和把握。
一個尷尬的事實,過去多年里,一些原本看起來更加側重陜西的國家政策,讓四川、河南等鄰居跑得飛快,陜西自身卻錯失良機。
對此,今年3月中旬,胡和平在《人民日報》上“自揭短板”,深入剖析陜西產業結構、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和開放型經濟等領域存在的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下,陜西從國家的“大后方”站到了開放的“最前沿”,如今正是乘勢而上的大好機遇,在此背景下,中央對陜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進行調整,這位新晉省委書記,將如何掌舵陜西的未來?
實際上,從胡和平昨天的全省領導干部大會發言中,可窺一斑。
胡和平強調,要解決好全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企業、市場、縣域、人才等活力;全面深化行政管理、國資國企、金融、商事等領域改革;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高水平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不斷提升全省經濟外向度;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三秦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識,鐵腕推進治污降霾這一環保頭號工程……
如果用一句話作為文章收尾: 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 ,陜南綠色循環——三秦大地,未來可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