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3 17:30:42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逐步壯大并成為世界第二大票倉,中國資方從早期較為弱勢的“協拍”身份起步,到近兩年從劇本階段介入,和好萊塢公司共同制片,開始在中外合拍片中逐漸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每經記者|白蕓 每經編輯|溫夢華
一直以來,中外合拍片都被認為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迄今為止,能夠在票房、品質上取得雙贏的中外合拍片仍然是鳳毛麟角。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逐步壯大并成為世界第二大票倉,中國資方從早期較為弱勢的“協拍”身份起步,到近兩年從劇本階段介入和好萊塢公司共同制片,開始在中外合拍片中逐漸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中外合拍片不是簡單資源置換,應從發行端合作”
“忽如一夜春風來,滿眼都是合拍片”,有人如此調侃近兩年合拍片數量的激增。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獲準立項的合拍片達89部,2017年上半年共有39部,雖然備案影片數量有所下降,但合拍片所涉及的國家范圍卻大大擴展,擴展至英、法、俄等國家。
為什么合拍片如此受歡迎,引得中外制片人爭相嘗試?以中美合拍片為例,2012年簽署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約定每年只能進口34部分賬片,同時規定美國制片方分成比例為25%,遠低于國產片43%的分成比例。由此,中美合拍片既享有國產片的高分成又不受進口片份額約束,自然對制片人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每經記者 畢媛媛攝)
早年間,中國資方往往以協助的方式參與合拍,近兩年開始從劇本階段介入,和好萊塢公司共同出品影片。
“當今中國市場已經跟20年前完全不一樣,中國的市場已經變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現在應該是歐美的電影公司反過來研究如何跟中國電影和中國市場來合作,而不再是中國單方面地去想與他們的合作”,王中磊說道。
在王中磊看來,中外合拍片不應該只是簡單意義上演員、投資層面的資源置換,而應從發行端開始合作。
“不是說用一些演員或者中國元素就可以做成合拍片,應該從發行端找機會讓歐美的專業人士在制作早期反過來跟我們一起思考,比如索尼做全球的電影發行,如果有這樣一個項目,可以讓索尼從一開始時,就真正意義上跟中國市場的發行網絡同步來進行合作,這樣的合拍片才有機會變成一部全球市場的電影”。
動畫片或成中外合拍片的新突破口
中外合拍片雖然看起來誘人,實際卻不好“消化”。從早期的《末代皇帝》,到李安的《臥虎藏龍》等一系列作品,再到近兩年的《長城》《英倫對決》《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等,兼顧票房和口碑的中外合拍片少之又少。
▲張藝謀導演的中美合拍片《長城》累計票房11.7億元,但豆瓣評分僅5.1未達及格線(圖/CBO中國票房)
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融合不同文化,并有效觸達國際市場的觀眾?王中磊認為,動畫電影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如果語言、人物形象、故事價值觀會有一些障礙,其實動畫電影是個很好的方向,可能會在某些層面上減少在創意之初的時候碰到的一些阻礙”。
同時,王中磊也提到,動畫片在減弱語言障礙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只需要一點預算,就可以使主人公的嘴形在中國放映的時候說中文,有很好的親切感。然后在美國是用英文口形,可能在巴黎上映時是法文的口形,這本身對觀影者也是很好的幫助”。
去年11月上映的皮克斯出品的《尋夢環游記》,似乎很好地佐證了這個觀點。影片講述的是稍顯冷僻的墨西哥傳統文化故事,卻在中國市場以9.8%的首周末排片起步,最終逆襲到12億元票房,在全球更是席卷7.9億美元超高票房,打動了數以萬計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
▲去年備受好評的《尋夢環游記》
美國索尼哥倫比亞國際發行總經理史蒂芬•奧戴爾也十分看好動畫片的“融合”能力。
“在我們發行電影的時候,往往限制我們的因素就是人們既想要一些非常熟悉的內容,又希望有新鮮感,動畫片則可以把兩者做一個平衡,《尋夢環游記》的故事本身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可以讓我們不受語言障礙太大的影響,我們現在開始嘗試把外語和動畫部門拉到一起,看看能不能在更多的國家找到這樣好的題材”。當被問及如何選片時,奧戴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沒有特定的類型和風格,還是要看故事能否打動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