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9 19:04:10
這些年,復星筑起一座座產業高地,源于其精妙的布局。去年,復星宣布向影視高地正式進軍——成立復星影視集團。時隔一年,影視在整個復星中的戰略規劃是如何部署的?隨著如今影視行業競爭激烈、并購重組監管趨嚴,復星如何哺育復星影視茁壯成長?與傳統的影視公司相比,復星影視的發展邏輯是什么?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BFC外灘金融中心獨家專訪了復星全球合伙人、復星國際高級副總裁、復星影視集團總裁李海峰。
每經記者|蓋源源 杜蔚 每經編輯|溫夢華
“從這里看出去,外灘的盛景,仿佛開在一朵綻放的玉蘭花瓣上。”位于上海外灘的BFC外灘金融中心,是上海文化、金融、藝術的匯聚地,也是復星總部的所在地。
復星是一家頗具傳奇色彩的企業,它從一個注冊資金僅3.8萬元人民幣的創業公司起步,經過26年逐漸成長為總資產超5300億元人民幣的全球化企業,資產涵蓋制藥流通、醫療健康、旅游文化、時尚、新商業、影視娛樂和保險、金融服務、金融科技等領域。2017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之利潤達到131.6億元人民幣,增速達28%。
這些年,復星筑起一座座產業高地,源于其精妙的布局。去年,復星宣布向影視高地正式進軍——成立復星影視集團(以下簡稱“復星影視”)。
時隔一年,影視在整個復星中的戰略規劃是如何部署的?隨著如今影視行業競爭激烈、并購重組監管趨嚴,復星如何哺育復星影視茁壯成長?與傳統的影視公司相比,復星影視的發展邏輯是什么?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BFC外灘金融中心獨家專訪了復星全球合伙人、復星國際高級副總裁、復星影視集團總裁李海峰。李海峰陪伴復星長達17年,創立了復星北京區域總部和復星全球首代體系,并成功開拓華融、中石化與三元等企業的合作項目。
▲復星全球合伙人、復星國際高級副總裁、復星影視集團總裁李海峰(圖/受訪者供圖)
1、聊影視布局:為復星大生態“賦能” 用世界語言講中國故事
6月16日,上海的天氣不如盛夏的熱情,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霧色。走進BFC,直梯升至38樓,復星會議室視野開闊,遠眺窗外,外灘、黃浦江和陸家嘴等滬上地標風景盡收眼底。
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過招呼后,落座于對面的李海峰,溫文儒雅中帶著挺拔軒昂。
“電影是一個全球通行的文化產品,是具有強烈的國際語言的產品。所以復星在三年多前就開始布局影視這一塊的內容。”
對于影視的戰略規劃,李海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道,“我們希望在(復星)大的生態系統里,布局一個影視內容的板塊,為復星整體的生態來賦能。”
這意味著復星入局影視的布局早已開啟。然而,與傳統影視公司不同,復星影視不是一個純粹的影視企業,而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復星戰略的五大關鍵詞,其中一個便是“全球化”。復星非常注重全球化能力,整合全球最好的產品帶回中國。
▲復星集團(圖/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其中,文化產品是發力重點,影視符合復星的戰略規劃。
“首先我們從好萊塢開始,投資了Studio 8。我們的兩部電影今年會推向市場,全球發行。”李海峰提到的電影《阿爾法:狼伴歸途》和《白人男孩》都由Studio 8開發,前者講述人與自然關系的奇幻冒險題材,后者則是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Studio 8由復星和前華納兄弟總裁杰夫·羅賓諾夫(Jeff Robinov)以及索尼影業共同投資。杰夫·羅賓諾夫曾執掌華納兄弟電影板塊多年,作品連續5年獲得了全球票房冠軍,開發了包括《哈利•波特》《黑暗騎士》等知名系列影片。
▲2011年上映的《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全球票房13億美元(圖/Box Office mojo)
Studio 8是復星布局影視娛樂產業的重要一步。據復星國際2017年年報顯示,復星持有Studio 8的A類股份中80%的權益。經過近四年開發,Studio 8已儲備約40個電影項目,未來將逐步走向市場。
復星認可杰夫·羅賓諾夫的創作理念。“我們影視內容的主題會更多地關注一些人內心深處正能量的開掘,以及國家和民族在快速發展改革轉型過程中整個群體思想的蛻變。這種正能量可能會用更多的專業的語言和影視內容來表達。”當然,李海峰也坦言,“我們會關注票房,但是我們也不僅僅關注票房。”
李海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追求商業價值的同時,復星更注重的是社會效應,“相比票房,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內容的制作企業,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的責任和社會義務。”“同時我們也在國內布局了內容團隊,主導一些影視內容開發。另外,我們也關注從IP端到內容的智造端,包括藝人經紀等等。”
除了國際化的戰略眼光,李海峰還提到了和國內內容聯動,雙輪驅動下,形成復星影視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想要做的是用好萊塢的語言來講好中國故事。”
2、講運營邏輯:比投資更重要的是產業厚度和運營能力
說到復星,大家對它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投資和產業運營。縱觀復星的產業版圖:復星醫藥、豫園股份、Club Med、三亞亞特蘭蒂斯、葡萄牙保險等橫跨多領域。的確,投資是復星產業運營非常重要的手段。
對于文化產業的投資運營,復星一早就投資了博納影業、分眾傳媒等。李海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早在博納回歸A股前,復星就參與了投資。“通過投資博納,我們學習了電影內容的制造。復星也為博納后續發展做了很多溝通和支持性工作。”
▲復星郭廣昌、李海峰與博納于冬等人的合影(圖/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朋友圈)
復星的投資運營邏輯比較靈活,并非一定是投股權,還可以是單個項目,“主要看標的物整體的把握。”李海峰表示,復星投資了電影《美人魚2》。
“我們有一些自己的邊界。復星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投資者,而是通過投不同的項目,和不同企業家合作,來完成自己的學習和蛻變,加深對行業的理解,同時建立自己的團隊。”談到對分眾傳媒的投資,外界認為復星是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介入。
李海峰卻認為從復星內在的投資邏輯上講并非如此,“復星國際上市以后,我們把分眾傳媒當做一個很大的標的在做投資。復星堅定看好這一塊市場,所以是長期擁有,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分眾傳媒的股東。”據復星國際2017年年報顯示,復星持有分眾傳媒約5%的股份。
▲復星國際2017年年報顯示,復星持有分眾傳媒約5%的股份
李海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復星通過直入行業腹地,來孵化自己的團隊。“復星是通過投資一個行業來深度把握這個行業的發展規律,然后在合作中間尋找新的投資或者自身的發展機會。”所以,投資并非復星的目的,而是復星補強產業的重要手段。比投資更重要的是產業厚度和運營能力的持續增強。
“我們和純粹的產業投資者不一樣。我們會更多關注團隊,關注整個商業業態的變化,復星更多會介入到運營中間去。”李海峰認為擁抱變化是復星人的長處,“在感受、學習和擁抱變化中發現新的機會,變成復星新的東西。復星的每一個項目都是這樣組合的,包括影視。”
3、談上市計劃:上市順勢而為 關鍵是做好內容
復星旗下擁有復星醫藥、豫園股份、海南礦業等上市公司,旗下上市公司的數量也在不斷攀升中。據復星國際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復星全年新投資項目超過100個,10個項目成功上市。
復星一直在推動旗下的產業發展成熟后,積極對接資本市場。有報道稱,復星影視也定下了未來上市的目標。如今,復星影視的上市計劃有何進展?“我們不排除這個可能。”李海峰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影視行業經歷了幾年“高歌猛進”的發展后,從去年開始,逐漸回歸理性。而在資本化道路上,影視類公司似乎從去年開始就走得尤為艱難,新麗傳媒、開心麻花、和力辰光、華視娛樂相繼退出IPO。
進入2018年后,IPO風向也發生了變化,證監會明確“IPO被否三年內不得借殼重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去年至今,影視制作公司申請IPO尚無一例過會。
復星同樣也關注并購重組監管趨嚴的市場環境。李海峰表示,復星不會把上市當成唯一的排他性目標,“上市只是發展中順勢而為的一件事情。現在最關鍵還是要把影視板塊每一個項目、每一個內容做好。”
從做內容的角度來講,復星影視曾提出要對標新麗傳媒和光線傳媒。“我們和這兩家企業都是校友企業,新麗傳媒和光線傳媒在內容制作方面有各自的特長。”李海峰態度誠懇,他認為復星作為一個后來的學習者,需要多學習,“復星最近主導開發的內容也都會積極聽取光線和新麗的一些專業意見。每一個做得好的企業都是復星對標的學習榜樣。”
未來,復星影視在內容產業布局方面有什么規劃?“還是回到它的原點,為全球家庭提供內容產品。”李海峰進一步表示,復星會更多地朝內容端發力,“在上游,包括制作好的內容,電視劇、電影、網絡劇這一塊,我們的發力配置會更多。但我們也可能進入下游如影視營銷、影院渠道等領域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